
(1).謂恩惠及人使之得利。 漢 蔡邕 《上封事陳政要七事》:“墨綬長吏,職典理人,皆當以惠利為績,日月為勞,褒責之科,所宜分明。” 宋 蘇轼 《和孔密州五絕·春步西園見寄》:“今年太守尤難繼,慈愛聰明惠利人。”
(2).指恩惠利益。 唐 韓愈 《與少室李拾遺書》:“由拾遺公而使天子不盡得良臣,君子不盡得顯位,人庶不盡被惠利,其害不為細,必望審察而遠思之。” ********* 《社會主義下的經濟組織》:“此時科學上有所發明普及的工人,才能得到他的惠利。”
(3).猶伶俐。 唐 李濬 《松窗雜錄》:“﹝ 玄宗 ﹞初以 林邑國 進白鸚鵡,惠利之性特異常者,因暇日以金錦飾之,示於三相。”
“惠利”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惠利》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得到好處,從中獲益”。它是由兩個部分組成,左邊是“心”部,右邊是“利”部。
《惠利》的部首是“心”部,是描述心髒的象形符號,表示與情感、意志和思維等有關的概念。
《惠利》的總筆畫數為15筆。
《惠利》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康熙字典》,它是在古代根據人們的意願和主動行為得到好處這一概念創造而成的。
《惠利》的繁體字形式為「惠利」,就是将簡體字的形狀重新變化,書寫方式更加複雜。
在古代,根據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書寫形式,用于代表《惠利》的漢字寫法也是存在變化的。這些變化主要體現在字形和筆畫的形狀上。
1. 他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惠利。
2. 隻要我們付出努力,就能從中獲得惠利。
1. 惠及:表示某個人或某個群體獲得好處。
2. 利益:表示能夠得到好處。
3. 自利:表示個體追求自身的利益。
1. 受益:表示獲得利益或好處。
2. 獲利:表示從中得到經濟上的利益。
3. 得益:表示通過某種方式或行動而受益。
1. 受損:表示遭受損害或損失。
2. 損失:表示失去利益或好處。
3. 負債:表示欠債或有責任需要承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