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蕃嶽的意思、蕃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蕃嶽的解釋

古代對諸侯王的代稱。蕃,通“ 藩 ”。《南齊書·江谧傳》:“至於蕃嶽入授,列代恆規;勳戚出撫,前王彜則。”《南史·張弘策張缵等傳論》:“至如 太清 闆蕩,親屬離貳, 纘 不能葉和蕃嶽,克濟 溫 陶 之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蕃嶽”為古代漢語複合詞,其釋義需結合單字訓诂與文獻用例綜合解析。《漢語大詞典》将“蕃”釋為“茂盛;繁多”,引申為“屏障、藩衛”之義(參考來源: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嶽”本指“高大的山”,《說文解字》注為“東岱、南霍、西華、北恒、中泰室,王者之所巡狩所至”,後引申為“鎮守一方之重臣”(參考來源:中華書局《說文解字注》)。

二字組合使用時,“蕃嶽”特指古代諸侯國中承擔護衛中央職責的封疆大吏,常見于禮制文獻。如《周禮·春官》有“蕃嶽之貢,以待祭祀”的記載,鄭玄注曰:“蕃謂藩屏,嶽謂方伯”,此處以地理屏障喻指軍政要職(參考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周禮注疏》)。唐代李商隱《為濮陽公檄劉稹文》中“蕃嶽連衡,山河作固”之句,則強化了該詞“拱衛中央的軍事屏障”含義(參考來源:中華書局《全唐文》)。

需特别說明的是,該詞屬曆史詞彙,現代漢語中已無實際使用案例。其語義演變折射出中國古代“以山嶽喻權臣”的政治隱喻傳統,與“藩鎮”“方嶽”等詞存在語義關聯(參考來源:北京大學出版社《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

網絡擴展解釋

“蕃嶽”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一、自然景觀含義


二、政治稱謂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敗化傷風表餌不禁不由涔旱鬯酒綢子廚頭竈腦大雨傾盆東方雜志都釀飛衛蜂潰輔仁蝮蛇改顔館饩孤令含着骨頭露着肉衡嶺合簪胡哄婚妻漸涵椒閤嘉訓竭走驚愕精娴九牛二虎之力九畹棘蒬君子可身寬樂酹觞蓮舟陵魚陵雨逆亂泥涴圃澤勤劇裘敝金盡人話入安居三峨聖策石蕊受服霜棧耍陰謀順媚損辱素飱套結天奪其魄頹阘魏石經霧雨仙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