诰籙的意思、诰籙的詳細解釋
诰籙的解釋
天帝的诏诰和符箓。 明 蘇志乾 《岱山賦》:“搜河圖赤符之緯讖,讨玉牒石檢之玄蹤,覓金泥銀繩之誥籙,演嶧亭雲甫之登封。” 清 曹寅 《遊仙詩三十韻和汪蘿山》之六:“九天誥籙無甄别,的是真仙不讀書。”
詞語分解
- 诰的解釋 诰 (誥) à 古代帝王對臣子的命令:诰命。诰封。 告誡,勉勵:自诰。诰誡。 帝王任命或封贈的文書:诰敕(官吏受封的文書)。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 籙的解釋 籙 ù 見“箓”。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诰籙”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宗教或文學語境中,其含義可結合搜索結果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诰籙”指天帝的诏诰和符箓,其中:
- “诰”:原指帝王或尊長發布的命令(如、3、4中提到的“诰勅”即帝王敕書);
- “籙”:道教中的符箓,象征神明的旨意或力量。
因此,該詞融合了“神聖命令”與“宗教符箓”的雙重意義,常見于描述神話、仙道題材的文獻中。
出處與用法
- 文學引用:
明代蘇志乾《岱山賦》提到“金泥銀繩之誥籙”,清代曹寅《遊仙詩》亦有“九天誥籙無甄别”之句,均借“诰籙”渲染仙境或天界的神秘色彩。
- 宗教背景:
符箓(籙)在道教中代表神授的文書或法術憑證,與“诰”結合後,可能暗含“通過天令獲得神力”的意象。
相關辨析
- 與“诰勅”的區别:
“诰勅”(-5)專指帝王封賞的敕書,屬世俗行政文書;而“诰籙”更具宗教色彩,強調天界旨意。
-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古典文學、道教典籍或曆史文獻中,現代漢語已罕見。
“诰籙”是融合神聖命令與道教符箓的複合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中《岱山賦》《遊仙詩》的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诰籙》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拆分部首為「言」和「竹」,筆畫總數為18。它是一個名詞,指的是古代君主頒發給臣子的诏書、令文,表示君主的命令和賞罰。《诰籙》是繁體字的寫法,在現代簡體字中常用的簡化形式是「诏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诰籙》字可以用繁體字「詔籙」表示,繁體字的字形更加複雜,更接近古代漢字的書寫風格。實際使用中,繁體字逐漸被簡體字所取代,使得繁體字的使用越來越少見。
以下是《诰籙》的一個例句:皇帝頒發的《诰籙》明确了臣子的職責和義務。
與《诰籙》相關的組詞有:诰命、诰封、诰誕等。
《诰籙》的近義詞包括:公告、布告、命令等。
《诰籙》的反義詞可以考慮為:廢除、撤銷、作廢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