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闌人靜的意思、更闌人靜的詳細解釋
更闌人靜的解釋
同“更深人靜”。 明 陸采 《懷香記·謀逾東牆》:“更闌人靜,東牆月上移花影。” 明 無名氏 《尋親記·唆訟》:“慘淡正黃昏,更闌人靜,寳刀光照雪霜痕。” 許地山 《信仰底哀傷》:“在更闌人靜的時候, 倫文 就要到池邊對他心裡所立的樂神請求說。”
詞語分解
- 更闌的解釋 更深夜殘。 唐 方幹 《元日》詩:“晨雞兩遍報更闌,刁鬥無聲曉露乾。” 宋 劉克莊 《軍中樂》詩:“更闌酒醒山月落,綵縑百段支女樂。”《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三:“如今已是更闌時候,妾身出來了,不可復
- 靜的解釋 靜 ì 停止的,與“動”相對:靜止。靜态。靜物。平靜。風平浪靜。 沒有聲音:安靜。寂靜。僻靜。冷靜。肅靜。靜悄悄。靜穆。靜谧。靜默。靜觀。靜聽。 安詳,閑雅:靜心。靜坐。 古同“淨”,清潔。 姓。 動
網絡擴展解釋
“更闌人靜”是一個漢語成語,指深夜時分萬籁俱寂的情景,具體解析如下:
釋義
- 更:古代夜間計時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如“三更”對應現代時間約23:00-1:00)。
- 闌:将盡、接近尾聲(如“夜闌”即夜深)。
- 人靜:沒有人的嘈雜聲,一片寂靜。
- 整體含義:形容夜已極深,四下無聲,環境格外安靜。
出處與用法
-
最早出處:
源自宋代蔡縧《西清詩話》引楊鸾詩句:“每到更深人靜後,定來頭人咬楊鸾。”
(注:原詩以誇張手法描寫深夜被蚊蟲叮咬的煩惱,後演變為形容靜谧的語境。)
-
文學引用:
明代陸采《懷香記》中曾用“更闌人靜,東牆月上移花影”描繪靜谧的月夜場景。
-
語法功能:
多作定語或狀語,如“更闌人靜時”“更闌人靜的夜晚”。
近義詞與對比
- 近義詞:夜深人靜、萬籁俱寂、夜闌人靜。
- 反義詞:人聲鼎沸、沸反盈天。
- 語境差異:
與“夜深人靜”幾乎同義,但“更闌”更強調時間推移至深夜的過程。
例句與延伸
- 古籍例句:
“銅壺玉漏催凄切,正更闌人靜也。”(元·關漢卿《侍香金童》)
- 現代用法:
“在更闌人靜的時刻,他獨自伏案寫作,隻有窗外的月光相伴。”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原文或文學用例,可參考《西清詩話》《懷香記》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更闌人靜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夜深了,人們都已經安靜下來了。它的拆分部首是日和阝,總共有12畫。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樂府詩《長幹行》中的一句詩:“更闌人靜,愁思入雲端”。在繁體字中,更闌人靜的寫法是更闌人靜。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不同,例如古代的“更”字寫作“gēng”并且由4畫組成,而現代寫作“gèng”并且由7畫組成。另外,漢字的形狀和書寫方式也有所不同。
一些例句中使用了更闌人靜這個成語,例如:“夜已深,街上更闌人靜,隻有寥寥幾盞燈還在燃燒。”這個句子意思是在夜晚時分,街上已經很安靜,隻剩下幾盞燈光還在燃燒。
一些與更闌人靜相近的意思的詞語包括:夜深人靜、世界靜悄悄、寂靜無聲等。反義詞可以是: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嘈雜喧嚣等。
希望這些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