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崩角的意思、崩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崩角的解釋

(1).《書·泰誓中》:“百姓懔懔,如崩厥角。” 孔 傳:“言民畏 紂 之虐,危懼不安,若崩摧其角,無所容頭。”後因以“崩角”指暴虐的統治。 唐 張說 《聖德頌》:“ 孝和 晏駕,嗣子幼沖,兇臣嬖女,蹙弱王室,人甚崩角之危,朝流綴旒之歎。”

(2).《孟子·盡心下》:“王曰:‘無畏,寧爾也,非敵百姓也。’若崩厥角稽首。” 焦循 正義:“厥角是以角蹶地。若崩者,狀其厥之多而迅也。”後因以“崩角”指叩頭。 明 張之象 《叩頭蟲賦》:“等搖尾而不殊,與崩角兮何異?”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紅玉》:“生聞,崩角在地。客不顧而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崩角"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厚重感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可追溯至先秦典籍。該詞最早見于《尚書·泰誓中》"百姓懔懔,若崩厥角",原指獸類因極度驚恐而角觸地面,後引申為人類臣服或恐懼的狀态。其演變過程可分為三個層面:

一、詞源學解析 本義指獸類頭角觸地的物理動作。《孟子·盡心下》"若崩厥角稽首"中,趙岐注解"厥角,叩頭以額角犀撅地也",印證了該詞最初描述的具象場景。在古漢語中,"崩"表劇烈震動,"角"指動物頭角,組合構成視覺沖擊強烈的動态意象。

二、語義學演變 經詞義引申後,主要表達兩種抽象含義:

  1. 臣服歸順:《明史·太祖本紀》載"禹州諸城皆崩角請命",體現政權歸附的政治隱喻。
  2. 極端恐懼:清代黃宗羲《子劉子行狀》"聞者莫不崩角改容",展現心理狀态的文學化表達。

三、現代應用範疇 在《漢語大詞典》中,該詞被列為二級詞彙,主要應用于曆史文獻解讀和文學創作領域。其使用頻率在現代漢語中雖有所下降,但在學術論文、曆史小說等特定文本中仍作為雅言保留使用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崩角”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其解釋需結合曆史文獻和語境:

  1. 暴虐統治的象征
    源自《尚書·泰誓中》:“百姓懔懔,如崩厥角”,描述商纣王暴政下百姓的恐懼如同“角被崩摧”,無處容身。後世以此比喻殘暴統治對民衆的壓迫。

  2. 叩首的代稱
    出自《孟子·盡心下》,焦循注解“厥角稽首”時,将“崩角”解釋為叩頭時額頭觸地的動作,形容叩拜的迅速與頻繁。例如《聊齋志異·紅玉》中“生聞,崩角在地”即用此意。

  3. 現代延伸比喻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補充了其比喻義,指事物尖角斷裂或局勢突然崩潰。不過這一用法較少見于古籍,可能是現代語義的擴展。

使用場景:

建議在學術研究中優先參考《尚書》《孟子》等經典文獻的原始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白玉團辦解昄宇貝斯開灣便宜從事貶秩蒼白無力成殓車飾春滿人間疵诟發愧反形風序浮渲疳瘡根壯葉茂鼓隸懷歸狐穴剪燭西窗濟寒赈貧經邦緯國景響經銷驚搖激濁揚清開頂風船開納開氣袍開台鑼鼓刻割硿礲困境蠟彩連霖立報留系藐然名姝谧然南華夢南京市萍浮旗竿蚑蟜清監詩才使勁世心桃浪頭發胡子一把抓稌粟晩田辒辌車物值相趁詳度相時而動小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