貶秩的意思、貶秩的詳細解釋
貶秩的解釋
貶職;削減俸祿。《史記·平準書》:“ 元封 元年, 蔔式 貶秩為太子太傅。” 宋 李若水 《上何右丞書》:“小則削職貶秩,大則走瘴嶺,錮海島。” 明 謝肇淛 《五雜俎·物部一》:“或貶秩,則立仗,必居所貶之位,不敢仍常立,甚可怪也。” 清 無名氏 《燕京雜記》:“﹝象﹞如獲罪貶秩,則立仗時退居貶所,不敢復立原處。”
詞語分解
- 貶的解釋 貶 (貶) ǎ 給予低的評價,與“褒”相對:貶低。貶義。褒貶(a.評論好壞;b.指出缺點)。 減低,降低:貶值。貶職。 褒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 秩的解釋 秩 ì 有條理,不混亂的情況:秩序。 古代官吏的俸祿:“官人益秩,庶人益祿”。 古代官職級别:委之常秩。貶秩三等。 十年:七秩壽辰。 筆畫數:; 部首:禾;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貶秩”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曆史文獻中均有記載,以下為詳細解析:
1.基本含義
貶秩指降低官員的職位等級或削減其俸祿。該詞由“貶”(降低)和“秩”(官職品級或俸祿)組成,多用于古代官場中對失職官員的處罰。
2.詳細解釋
- 貶職:官員因過失或政治原因被降級,如《史記·平準書》記載:“蔔式貶秩為太子太傅”(蔔式被降職為太子太傅)。
- 削減俸祿:除降職外,還可能減少俸祿,如宋代李若水提到“小則削職貶秩,大則走瘴嶺,锢海島”。
3.曆史用例
- 漢代:漢武帝時期官員因政績不佳被貶秩。
- 明代:謝肇淛在《五雜俎》中描述,被貶官員需站立于特定位置以示懲戒。
4.使用場景
多用于正式文書或曆史記載,表達對官員的責罰,如《漢書》《宋史》等史書常見此詞。
5.相關詞語
- 貶黜:更嚴厲的降職或罷免。
- 削秩:與“貶秩”近義,強調俸祿削減。
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曆史研究或文學創作中。如需查詢更多古代官職制度,可參考《史記》《漢書》等原始文獻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貶秩》是一個漢字詞,意思是貶低、降低身份或地位。它的部首是“貝”和“示”,其中“貝”表示財富、財産,“示”表示表明、展示。該字一共有15個筆畫。
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是根據“貶”和“秩”的意思合成而來。古時候,人們通過“貶秩”來表示對一個人地位或身份的降低。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貶秩”的字形略有不同。在西漢末年,這個字的寫法是“貶秩”,使用的是貝旁,表示財物的含義更為突出。後來的清代新式字典中,這個字則被改寫成了現在的形式。
下面是一個例句:他因為一次不當的言論而貶秩了自己的形象。
與“貶秩”相關的組詞包括貶低、貶值、貶抑等,它們都有貶低或降低的意思。與之相反的詞是提升、晉升等,它們表達的是提高地位或身份的意思。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請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