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責诟罵。《虞初新志》卷四引 清 張明弼 《四氏子傳》:“ 氏子 遇當世大儒,其聲名經 暘谷 、達 濛汜 者,皆極力疵詬之。”疵,一本作“ 訿 ”。
“疵诟”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cī gòu,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疵”指瑕疵、缺點,“诟”指指責、辱罵,合起來表示對他人缺點或過失的批評與指責。該詞強調通過言語表達不滿,常見于書面語境。
詞義構成
使用場景
多用于正式或文學性語境,如批評他人行為不當、學術讨論中駁斥觀點等。例如清代文獻《四氏子傳》中,描述“當世大儒”對某人的“極力疵诟”。
近義詞與關聯詞
清代張明弼在《四氏子傳》中寫道:“皆極力疵诟之”,意為對某人的缺點進行強烈批評。該詞在古籍中多體現為對人物或觀點的負面評價。
“疵诟”是聯合式成語,強調通過語言揭露并指責他人缺陷,需注意其書面語屬性及批評的嚴厲性。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法,可參考《漢語辭海》或《虞初新志》等文獻。
《疵诟》是一個漢字詞語,可以拆分為“疒”和“讠”兩個部首,共計8畫。該詞有兩種常見的解釋。
《疵诟》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在繁體中,該字的寫法為“疵詬”。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疵的寫法為:幾字底一點加上三點,表示殘缺、瑕疵的意思;诟的寫法為:言字底一點加上囗字,表示诽謗、責備的意思。
1. 他的作品被批評家們疵诟不已,但是他仍然堅持自己的創作風格。
2. 她的行為瑕疵多多,引起了許多人的诟責。
組詞:疵點、瑕疵、殘疾、缺陷。
近義詞:毛病、過失、缺點。
反義詞:完美、優點、長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