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又髒又臭。《林則徐日記·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朔日》:“僅一旅店,穢臭殊甚,不得已仍赴軍臺之廂屋住焉。”
(2).指不潔之物。 清 鈕琇 《觚賸·佞佛》:“弟獲大罪過,無復生理,當捐此穢臭,以圖懺悔,何如。”按,此為對自己身體的謙言。
“穢臭”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基本含義
指又髒又臭的狀态或氣味,通常形容腐敗、污濁的惡劣環境或事物。例如《林則徐日記》中描述旅店“穢臭殊甚”,即強調環境肮髒難聞。
引申用法
在清代文獻(如鈕琇《觚賸》)中,該詞也用于謙稱自身不潔,如“捐此穢臭”表達對身體的自謙,帶有貶抑自身以表忏悔的語境。
詞性特征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具體事物的肮髒狀态(如垃圾、腐敗物),也可抽象比喻道德敗壞或環境惡劣。現代用法更側重字面含義,古文中謙稱的用法已較少見。
注意區分
該詞與“污穢”略有不同:“穢臭”強調氣味與視覺的雙重惡劣,而“污穢”更側重髒亂本身。
穢臭是一個形容詞,用于描述氣味不好,散發出難聞臭味的物體或環境。它常用來形容腐敗、腐爛或不能接受的氣味。
穢臭的部首是禾(谷字旁),它包含了一個部首禾和一個右邊的臭字旁。穢臭總共有12個筆畫。
穢臭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田子方》一篇中,用于形容人的品行或存在的污濁。後來逐漸被用于形容氣味。在古代,人們也用“滞臭”、“腥臭”等詞來表達類似的意思。
穢臭的繁體字為穢臭。
在古時候,穢臭的寫法并不是禾字旁,而是用艹字旁加上犬字旁,寫作芔犬。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寫法被現在的禾字旁取代了。
1. 這個垃圾桶散發出了一股穢臭的氣味。
2. 那個污水處理廠附近經常散發出穢臭的味道。
1. 穢物:指腐敗或腐爛的物體。
2. 穢土:指被污染不潔的土壤。
3. 穢迹:指遺留下來的肮髒的痕迹。
1. 惡臭:形容氣味不好或難聞。
2. 臭氣:用于形容散發出的難聞氣味。
1. 香氣:用于形容芳香或好聞的氣味。
2. 芬芳:形容香氣撲鼻的感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