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佛教菩薩名。《華嚴經·如來名號品》:“上方過十佛刹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平等色,佛號觀察智,彼有菩薩名 賢首 。”
(2). 唐 代高僧 法藏 , 西域 康居 人。為華嚴宗的創立者。通稱 賢首大師 。 唐 澄觀 《華嚴經疏鈔懸談》卷二五:“神光入宇者,即 法藏 和尚,字 賢首 ,俗姓 康 氏, 康居國 人。” 清 錢謙益 《蕭伯玉墓志銘》:“通曉佛法,精研性相,《起信》則截流 賢首 ,《惟識》則穿穴 窺基 。”
賢首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分别源于普通詞彙與佛教術語:
釋義:指賢能之士中的佼佼者或領袖人物,是對德才兼備者的敬稱。
詞源分析:
文獻例證:
《後漢書·荀彧傳》稱“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風,可謂賢首矣”,此處以“賢首”贊譽其才德出衆。
來源: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M].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
釋義:特指唐代高僧法藏(643—712年),華嚴宗實際創始人,被武則天賜號“賢首國師”,故華嚴宗亦稱“賢首宗”。
曆史背景:
法藏深研《華嚴經》,創立華嚴教觀體系,武則天因其講經時“感天華墜地”,賜予尊號。其思想影響東亞佛教,代表作《華嚴經探玄記》奠定宗派理論基礎。
來源:賴永海主編. 《中國佛教通史》[M].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10.
釋義:佛教經典中“賢首菩薩”為聽法衆菩薩之一,象征智慧與德行居于衆菩薩之首。
經典依據:
《華嚴經·賢首品》載:“爾時,賢首菩薩承佛威力,普觀一切道場衆海……” 此菩薩以演說佛法精要著稱。
來源: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 《華嚴經》[M]. 佛光出版社, 1997.
在學術或文化類文本中使用“賢首”時,需明确語境:
“賢首”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整理的解釋:
菩薩名號
指佛教經典《華嚴經·如來名號品》中記載的菩薩,名為“賢首”。該菩薩居于“平等色世界”,是佛經中重要的信仰對象。
唐代高僧法藏
唐代高僧法藏(643-712年),字賢首,西域康居人,是華嚴宗的實際創立者,被尊稱為賢首大師。他對《華嚴經》的注疏和教義體系構建有重要貢獻,其思想影響了東亞佛教哲學。
擴展說明:
若需進一步了解華嚴宗法藏大師的思想體系,可參考《華嚴經疏鈔懸談》等文獻;關于菩薩“賢首”的經典描述,可查閱《華嚴經·賢首品》。
庵薆俵散部件不以一眚掩大德鏟球嗤妍沖改丑腳傳拓椿歲底事短封斷頭路厄滞反對派方程式飛蛾赴火鳳皇曬翅封建把頭櫜弓卧鼓矜寡解發輯裡絲疾瘧金芝箕山之志捐床帳窭叟枯腐列姑射臨軍對壘樓梯辘車律琯蠻裡枚舉冥冥之志仆遫器彩其間青雲客秋莢任能容放射糧疏不破注鎖環韬迹逃讓題染童角吐花王機嗢饫違濫為身蝸舍香鑪峯下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