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扼腕歎息的意思、扼腕歎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扼腕歎息的解釋

扼:握住,抓住。握着手腕發出歎息的聲音。形容十分激動地發出長歎的情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扼腕歎息”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語義解析

  1. 字面含義
    • 扼腕:用手緊握手腕,表示激憤、惋惜或痛心的肢體動作。
    • 歎息:因遺憾、同情或無奈而發出的感慨聲。

      二者結合,指因對某事深感遺憾或不平而表現出的強烈情緒反應。

二、典故與語源

該成語最早見于《戰國策·燕策三》,記載荊轲刺秦王前,燕太子丹等人“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複為慷慨羽聲,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于是荊轲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後人在描述此場景時,以“扼腕歎息”形容旁觀者對悲壯結局的痛惜之情。

三、現代用法與語境

  1. 情感指向

    多用于表達對未能實現的抱負、英雄人物的悲劇結局 或重大曆史遺憾 的深切惋惜。

    :“後人每讀嶽飛遭冤獄而亡,無不扼腕歎息。”

  2. 使用場景

    • 曆史評述(如對改革失敗、英才早逝的感慨)
    • 文學評論(如對經典作品中人物命運的唏噓)
    • 現實事件(如對重大決策失誤的反思)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定義:“扼腕,手握其腕,表示激怒、惋惜。歎息,嗟歎。形容情緒激動、深感遺憾。”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釋義:“形容因惋惜、憤慨或悲痛而握腕歎息。”

  3.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王力主編)

    注:“扼腕”源于古人悲憤時的肢體動作,後固定為成語,表極度痛惜。

  4. 《辭源》(修訂本)

    引《戰國策》典故,強調其曆史語用背景。

(注:因詞典實體書無直接線上鍊接,來源标注采用權威出版社版本信息。如需查閱原文,可參考中華書局《戰國策》或上述詞典紙質/官方電子版本。)

網絡擴展解釋

“扼腕歎息”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因遺憾、痛心或激憤而握緊手腕發出歎息的動作,常用于表達對某事的深切感慨或惋惜。以下為詳細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字面含義

    • 扼腕:握住手腕(“扼”即緊握,“腕”指手腕),表示情緒激動時的肢體動作,常見于振奮、激憤或惋惜的情境。
    • 歎息:因遺憾、無奈或悲傷而發出的長歎聲。
    • 整體:通過動作與聲音的結合,生動展現内心的強烈情感。
  2. 引申含義
    多用于描述對未達預期結果、錯失良機或不幸事件的深切遺憾。例如:對曆史悲劇的感慨、對他人遭遇的同情,或對自身失誤的懊悔()。


二、出處與用法

  1. 曆史典故
    成語最早見于《晉書·劉琨傳》:“臣所以泣血宵吟,扼腕長歎者也。”後演變為“扼腕歎息”()。
    注:不同文獻對出處記載略有差異,但核心含義一緻。

  2. 使用場景

    • 文學表達:書面語中增強情感張力,如“英雄末路,令人扼腕歎息”。
    • 日常語境:用于重大遺憾事件,如“比賽失利,觀衆無不扼腕歎息”()。
    • 語法特點:作謂語或定語,如“扼腕歎息的結局”“扼腕歎息道”()。

三、近義詞與辨析

  1. 近義詞

    • 扼腕長歎:強調“長歎”,情感更顯深沉。
    • 痛心疾首:側重内心痛苦,程度更深。
    • 喟然長歎:泛指歎息,情感色彩較中性。
  2. 易錯提示

    • 讀音:“扼”讀作“è”,非“wēi”;“腕”讀“wàn”。
    • 書寫:“扼”右部為“厄”,非“已”或“巳”()。

四、例句參考

  1. 看到文化遺産因戰火損毀,學者們無不扼腕歎息。
  2. 他因一念之差錯失機遇,多年後仍扼腕歎息()。

通過結合肢體動作與情緒表達,“扼腕歎息”将抽象情感具象化,成為漢語中富有畫面感的成語。

别人正在浏覽...

冰甃鼻青眼紫波兒象尺璧非寶池閣楚纩春雨電铗地傅抖然蠹簡剁搭房謀杜斷風旛憤時疾俗勾接孤孩聒廳航模閡山華清宮儉确澆汁酒筵絶服濬急酷愛連染栎樗偻步門齒赧面歐姆叛背旁磔盤獲輕才齊心勸學羣島腮幫三綱五常三署梢門率由舊章雙隗書券私榮索頭虜蘇州糖食退故危蹇威震污道五色雀無衣閑寂鹹浸浸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