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山名。即 荊山 。在 湖北省 西部, 武當山 東南, 漢江 西岸。有 抱玉岩 ,相傳 春秋 楚 人 卞和 得璞玉于此。《文選·顔延之<北使洛>詩》:“振檝發 吳州 ,秣馬陵 楚山 。” 李善 注:“ 韓子 曰:‘ 楚 和氏 得璞玉於 楚山 之中。’”
(2).山名。即 商山 。在 陝西省 商縣 境。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丹水》:“ 楚水 注之,水源出 上洛縣 西南 楚山 。昔四皓隱於 楚山 ,即此山也。”
(3).泛指 楚 地之山。 唐 張說 《對酒行巴陵作》詩:“鳥哭 楚 山外,猿啼 湘 水陰。” 宋 張孝祥 《滿江紅·于湖懷古》詞:“凝望眼, 吳 波不動, 楚 山叢碧。” 明 高啟 《送王助教歸臨川》詩:“夢中 燕 月冷,望裡 楚 山微。”
“楚山”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荊山(湖北西部)
位于湖北省西部,武當山東南、漢江西岸。此山因春秋時期楚人卞和在此發現和氏璧而聞名。如《文選》注引典故:“楚和氏得璞玉于楚山之中”。
商山(陝西商縣)
位于陝西省商縣境内,北魏《水經注》記載四皓(四位隱士)曾隱居于此,故又稱“楚山”。
在文學作品中,“楚山”常代指古代楚國(今湖北、湖南及周邊)的山脈。例如:
部分文獻提到“楚山”可比喻險峻雄偉的山峰,如“高聳險峻的山嶺”(多用于詩歌修辭)。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古籍《水經注》《文選》或地名考據類文獻。
《楚山》是指中國古代楚國所在地的山山系。這個詞常常用來形容優美、雄偉的山脈或山峰。
《楚山》的拆分部首是 “山”,它屬于“三點水”部首。它的總筆畫數是8筆。
“楚山”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楚國。在繁體中,楚山的寫法是「楚山」。
在古時候,漢字「楚山」的寫法與現代寫法相似,不存在太大差異。
1. 我們的家鄉被高聳的楚山環繞着。
2. 登上楚山,一片壯麗景色盡收眼底。
楚山的組詞可以是:楚山秋色、楚山之行、楚山晨曦等。
與《楚山》相關的近義詞可以是:巍峨的山峰, 高聳的山脈, 壯麗的山景等。 反義詞可以是平原、平地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