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大地。《文選·顔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後哀策文>》:“圓精初鑠,方祇始凝。” 呂延濟 注:“圓精,謂天也;方祇,謂地也。”《舊唐書·後妃傳下·代宗貞懿皇後獨孤氏》:“忽歸清漢,言復方祇。”
(2).指地神。《宋書·符瑞志下》:“圓神降祥,方祇薦裕,休珍雜沓,景瑞畢臻。”
“方祇”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fāng qí,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指大地
該釋義源于古代文獻,如《文選·顔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後哀策文〉》中“圓精初鑠,方祇始凝”,呂延濟注:“圓精謂天,方祇謂地。”。在《舊唐書》中也有類似用法,如“忽歸清漢,言復方祇”,均以“方祇”代指大地。
指地神
古代祭祀文化中,“方祇”亦指地神。例如《宋書·符瑞志》記載:“圓神降祥,方祇薦裕”,此處“方祇”與天神“圓神”對應,強調地神的象征意義。
建議結合《文選》《宋書》等古籍原文進一步考證,或參考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獲取更詳細釋義。
方祇是一個中文詞語,意思是「極大」或「無窮」。它由「方」和「祇」兩個字組成。
「方」字的部首是「方」,筆劃數量為四劃。
「祇」字的部首是「示」,筆劃數量為五劃。
「方祇」這個詞來源於佛教術語,在佛教中用來表示無窮無盡、無邊無際的境界。
繁體字的寫法為「方祇」。
古代在文字書寫方面有各種不同的變體,雖然「方祇」選擇的書寫方式與現代簡體字相似,但可能在形狀和結構上有所不同。
他的才華和潛力是方祇的。
近義詞:無窮、無盡、廣大
反義詞:有限、有窮、有盡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