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經意地放在一邊。 清 錢泳 《履園叢話·陵墓·會稽郡王墓》:“故國家有祀祭之典,官吏有防護之冊,而為之子孫者豈忍聽其荒廢不治而漠然置之耶?” 毛6*澤6*東 《反對自由主義》:“見群衆不宣傳,不鼓動,不演說,不調查,不詢問,不關心其痛癢,漠然置之,忘記了自己是一個共6*産6*黨員。”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漠然置之漢語 快速查詢。
“漠然置之”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mò rán zhì zhī,以下是詳細解釋:
近義詞 | 反義詞 |
---|---|
漠不關心、置之不理 | 體貼入微 |
不屑一顧、不予理睬 | 關懷備至 |
(參考來源:)
(例句來源:)
如需更多用法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權威詞典或文學典籍。
漠然置之是一個四字成語,意為漠視而不予理會、不加關心。下面将對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進行介紹。
漠然置之的拆分部首是氵早止,其中氵是“水”的意思,早是“早晨”的意思,止表示“止步”的意思。它的總筆畫數是11畫。
《明史·王守仁傳》稱王守仁當官時,對民生和國家大事都漠視而置之不理,故用“漠然置之”來形容。成語漠然置之既描述了漠視和不關心的态度,同時也帶有對王守仁的批評。
繁體字為「漠然置之」。
在古時候,「漠然置之」可能使用不同的漢字寫法,隨着語言和書寫的演變,現代使用的寫法已經成為主流。
他對别人的困境漠然置之,沒有給予任何幫助。
漠不關心、無所謂、冷漠、無動于衷。
不聞不問、不在乎、不置可否。
關心備至、熱情關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