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畫影圖形的意思、畫影圖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畫影圖形的解釋

[draw a portrait] 摹繪人的形貌,古時用于懸賞緝捕逃犯

平王悉從其計,畫影圖形,訪拿 伍員,各關隘十分緊急。——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

詳細解釋

摹繪人的形貌。多用于懸賞緝捕要犯的公告。 元 李緻遠 《還牢末》第一折:“可不是 梁山伯 賊人 黑旋風 山兒 李逵 ?如今上司畫影圖形,排門粉壁,捉拿他哩!”《三國演義》第四回:“ 卓 遂令遍行文書,畫影圖形,捉拿 曹操 。”《水浒傳》第十一回:“仰緝捕人員,将帶做公的,沿鄉歷邑,道店村坊,畫影圖形,出三千貫信賞錢,捉拿正犯 林沖 。”《東周列國志》第七二回:“ 平王 悉從其計,畫影圖形,訪拿 伍員 ,各關隘十分緊急。”亦省作“ 畫影 ”。《說嶽全傳》第六6*四回:“你不聽見説奸臣差人在墳上巡察……況且行文畫影,有你面貌花甲,如何去得?”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畫影圖形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畫影圖形”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畫影圖形”指描繪人物的相貌圖像。其中:

二、曆史背景與應用

該成語源于古代官府通緝罪犯的實踐。在缺乏攝影技術的時代,官府通過繪制人像張貼告示,以輔助緝拿逃犯。例如:

《水浒傳》第十一回:“圖形畫影,明懸賞罰之格。”

此用法凸顯其“通緝畫像”的特定功能,成為成語的核心文化意象。

三、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摹繪人的形貌。古代多用于懸賞緝捕逃犯。”

    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

  2. 《辭源》:

    “描繪人的形貌……後指緝捕罪犯的畫像。”

    來源:商務印書館《辭源》(修訂本,2015)

四、古籍文獻例證

五、現代延伸意義

當代語境中,該成語可泛指:

①人物肖像繪制(如刑偵畫像、藝術創作);

②形象化描述(文學中對人物外貌的細緻刻畫);

③象征性表達(如“畫影圖形以追思”指借畫像寄托懷念)。

結論

“畫影圖形”兼具字面描摹與曆史功能雙重内涵,其語義從具體的緝捕工具擴展為對人物形象的視覺化呈現,反映了古代司法文化與語言演變的交融。

網絡擴展解釋

“畫影圖形”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古代官府為緝拿逃犯,通過摹繪其外貌特征形成圖像,并張貼于各處以便追捕的行為。例如《東周列國志》中記載:“平王悉從其計,畫影圖形,訪拿伍員,各關隘十分緊急”。

二、詞語解析

三、應用場景

  1. 古代緝捕:廣泛用于通緝令,如元雜劇《還牢末》中描述“排門粉壁,捉拿要犯”。
  2. 文學描述:後引申為對人物形象生動逼真的刻畫,例如孫犁在《文字生涯》中比喻文字描繪的傳神效果。

四、近義詞與延伸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幽閨記》《東周列國志》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把飯叫饑白點風棒頭出孝子悲田院不室不斟步卒草腹菜腸稱悲楚絶大齊都道發棠之請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逢紛附録負片還觊好語煎爍禁筦近悅遠來紀識康侯亢山狂風怒號酷類撈毛的擂捶憐忪栗理令達黎山忙人漫園茅苫冒崄眯緊畔涯破天亮器岸麒麟函棄予全備去邪如舊山茹沈悲深秘樞光私枭松扃騰雲天師道鐵杙同稱韋袍五湖心轄管弦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