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棒頭出孝子的意思、棒頭出孝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棒頭出孝子的解釋

謂對子女要實行嚴格的教育,才能教出成器的孩子。 元 秦簡夫 《剪發待賓》第二折:“你待要閨中養艷姝,姐姐也,我則理會得棒頭出孝子。”《續傳燈錄·徑山了明禅師》:“人言棒頭出孝子,我道憐兒不覺丑。”《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三:“又道是‘棒頭出孝子,筯頭出忤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棒頭出孝子”是一句中國傳統諺語,其核心含義強調嚴格的教育方式對子女成長的重要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出處與用法

  1. 古籍記載

    • 最早見于元代秦簡夫《剪發待賓》:“你待要閨中養豔姝,姐姐也,我則理會得棒頭出孝子。”
    • 明代《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三提到:“棒頭出孝子,筯頭出忤逆。”
  2. 文化背景
    該諺語反映了古代“嚴父慈母”的家庭教育觀,認為適度的體罰或嚴厲訓誡能約束子女行為,促其成才。


近義詞與相關表達


現代視角

盡管這一觀念在古代廣為流傳,但當代教育研究指出:

  1. 適度嚴格有助于培養責任感,但需避免暴力;
  2. 溝通與引導比單純懲戒更利于孩子心理健康。

如需進一步探究古籍原文或教育理論,可參考、3、4、8的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棒頭出孝子

棒頭出孝子是一個成語,原指家境貧寒的人家也能培養出孝順父母的子女。該成語被廣泛用于稱贊教養有方、孝順父母的子女或家庭。拆分部首為木和、頭出、孝子,共計5個部首。拆分筆畫為10畫。

該成語的來源于古時候的故事。據傳,南朝宋時,有一位名叫楊恭仁的孝子。他的家庭貧窮,沒有足夠的錢買棺材給他去世的母親。于是他自己動手制作了一個粗糙的棺材。盡管楊恭仁窮困潦倒,但他對母親的孝心讓人深感敬佩。後來,他成為一個德高望重的大臣,他的孝順行為也使得“棒頭出孝子”一詞廣為流傳。

成語“棒頭出孝子”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棒頭出孝子」。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成語“棒頭出孝子”在古代的寫法為「棒頭出孝子」。

一些例句中可以使用成語“棒頭出孝子”:

1. 那個孩子對父母始終十分孝順,真可謂棒頭出孝子。

2. 盡管家境貧寒,但這個家庭的孩子卻都成為了孝順父母的好樣闆,可見棒頭出孝子。

其他相關的詞語有:

1. 孔孟之道:指孔子和孟子創立的儒家思想。

2. 甘為孺子:原指為了孩子能夠快樂成長而主動承擔困難和痛苦,現多用來形容為了别人而自願承受苦難。

與“棒頭出孝子”意義相反的成語有:

1. 放任自流:指對子女的管教太過寬松或不加控制。

2. 不可一世:表示為人狂妄自大,不顧他人感受。

通過“棒頭出孝子”這個成語,我們能夠體會到培養孝順和道德品質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并從中汲取教育智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