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代 時, 晉王 李存勗 欲稱帝, 唐 故臣 蘇循 谒拜 晉王 ,舞蹈呼萬歲,泣而稱臣,又獻大筆三十管,謂之“畫日筆”。 晉王 大喜,以 循 為節度副使。見《舊五代史·唐書·蘇循傳》。 唐 制,皇太子監國,下令書則畫日。獻“畫日筆”,即勸進之意。參見“ 畫日 ”。
“畫日筆”是五代時期與政治勸進相關的典故性詞語,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一、曆史典故 源于《舊五代史·唐書·蘇循傳》記載:後唐莊宗李存勖欲稱帝時,唐朝舊臣蘇循為表忠心,不僅行大禮高呼萬歲,還獻上三十管大筆,稱之為“畫日筆”。這一行為被李存勖視為勸進(擁立稱帝)的象征,蘇循因此被任命為節度副使。
二、制度背景 唐代規定,皇太子監國(代理國政)時,下達的文書需在日期處畫“日”字标記,稱為“畫日”。蘇循獻“畫日筆”,實則是暗示李存勖應跳過太子身份直接稱帝,屬于政治隱喻。
三、詞語象征 該詞具有兩層含義:
現代使用:該詞屬于曆史專有名詞,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主要出現在研究五代史或古代政治文化的文獻中。
《畫日筆》是一個漢字詞語,由三個字組成。其中,“畫”指的是繪畫、描繪的意思,“日”表示太陽或時間的意義,“筆”指的是用來寫字或繪畫的工具。整個詞語的意思可以解釋為使用筆畫來描繪太陽或表示時間的概念。
根據《康熙字典》的編寫規則,我們可以拆分《畫日筆》的部首和筆畫。其中,“畫”的部首是“爪”,它的筆畫數為7;“日”的部首是“曰”,它的筆畫數為4;而“筆”的部首是“竹”,它的筆畫數為5。
《畫日筆》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于描述繪制太陽或表示時間的概念。這個詞語并沒有繁體字形式,在繁體字中仍然使用簡化字形式。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漢字的形狀有一定的變化。然而,對于《畫日筆》這個詞語來說,其字形在古代并沒有明顯的變化。因此,其古時候的寫法和現代寫法基本一緻。
1. 他用一支毛筆畫日筆,将太陽的光芒描繪得栩栩如生。
2. 這幅畫用鮮豔的顔色勾勒出了夕陽的美麗,《畫日筆》的技巧恰到好處。
1. 畫面:指繪畫或照片上的圖像。
2. 日光:太陽的光線。
3. 筆畫:寫字或繪畫時筆觸的軌迹。
1. 畫日紋:也是用來繪制太陽形象的詞語。
2. 描繪:描述、勾勒。
1. 擦除:消除、去除。
2. 塗抹:塗抹、模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