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襃貶的意思、襃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襃貶的解釋

亦作“褒貶”。1.贊揚或貶低。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威德所生》:“《春秋》采善不遺小,掇惡不遺大,諱而不隱,罪而不忽,□□以是非,正理以褒貶。” 晉 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序》:“《春秋》雖以一字為褒貶,然皆須數句以成言。” 清 曾國藩 《<經史百家簡編>序》:“ 梁 世 劉勰 、 鐘嶸 之徒,品藻詩文,褒貶前哲,其後或以丹黃,識别高下,於是有評點之學。” 秦牧 《<長河浪花集>序》:“雖然采取的是談天說地、描繪山川、辨析名物的方式,這裡面,實際上也都寄寓着對人物褒貶的命意。”

(2).批評;指責。 明 李贽 《複麻城人書》:“此詩俗子輩視之便有褒貶,吾以為皆實語也,情可哀也。”《紅樓夢》第十四回:“ 鳳姐 雖然如此之忙,隻因素性好勝,惟恐落人褒貶,故費盡精神,籌劃的十分整齊。” 冰心 《最後的安息》:“死丫頭!你倒會背地裡褒貶人,還怪我不拿你當人看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襃貶”是“褒貶”的異體寫法,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一、基本詞義

  1. 評價性含義
    指對人或事物的贊揚與貶低,包含正反兩方面的評判。例如《春秋繁露》提到“以是非,正理以褒貶”,即通過評價确立是非标準。

  2. 批評性含義
    側重指責或負面評價。如明代李贽在《複麻城人書》中寫道“此詩俗子輩視之便有褒貶”,此處偏向批評之意。


二、用法特點


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褒貶是指評價或評論一個事物時所表達出的稱贊和批評之意。該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衣部,右邊是言部,總共有十五個筆畫。褒貶這個詞源自古代漢語,在繁體字中保留了原始的寫法。在古代,褒貶的寫法稍有不同,用的是衣部的古字形“襃”,也有一種寫作“贳”,這兩種寫法都是用來表示褒貶這個意思的。以下是一個例句:“他對這個提案進行了褒貶不一的評價。”組詞中,可以用“褒獎”表示表揚,可以用“貶低”表示批評。近義詞有“表揚”和“批評”,反義詞有“稱贊”和“指責”。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