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凝凍的意思、凝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凝凍的解釋

[coagulate;freeze] 因冰凍而凝固

詳細解釋

(1).冰凍,凍結。 晉 常璩 《華陽國志·蜀志》:“﹝ 汶山郡 ﹞土地剛鹵,不宜五穀,惟種麥,而多冰寒,盛夏凝凍不釋。”《新唐書·五行志一》:“ 永徽 二年十一月甲申,陰霧凝凍封樹木,數日不解。”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三:“《詩》註謂螽斯一産八十一子者,即蝗之類也。其子入地,至來年禾秀時乃出,旋生翅羽。若臘雪凝凍,則入地愈深。” 王魯彥 《秋雨的訴苦》:“風發狂似的吹了起來,我們(高空的水蒸氣)為嚴寒所迫,一起凝凍着,不息地往地上落下來了。”

(2).比喻凝固,少變化。 魯迅 《集外集拾遺·<比亞茲萊畫選>小引》:“ 日本 底凝凍的實在性變為西方的熱情底焦灼的影像表現在黑白底銳利而清楚的影和曲線中,暗示即在彩虹的東方也未曾夢想到的色調。”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凝凍”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解釋,主要分為自然氣象現象和文學比喻兩類:

一、自然氣象現象(核心含義)

  1. 氣象學定義
    指我國南方山區冬季因冷暖氣團相遇形成的災害性天氣。當北方冷氣團與南方暖濕氣團勢力相當,在雲貴高原等地形成持續低溫陰雨,空氣中的過冷水滴(雨滴、霧滴)接觸低于0℃的物體表面後迅速凍結,形成冰殼(如雨凇、霧凇等),俗稱“桐油凝”。

  2. 形成條件與影響

    • 成因:強冷空氣導緻冰雪或雨雪混合降落,覆蓋地面。
    • 危害:冰層覆蓋植物導緻凍蔫、凍枯,威脅人畜安全,如2008年貴州凝凍災害。

二、文學與日常用法

  1. 字面意義
    指液體因低溫凝固凍結,如“河水凝凍”。
  2. 比喻用法
    形容事物停滞或缺乏變化,如魯迅用“凝凍的實在性”比喻日本文化的凝固性。

三、相關擴展


提示:如需了解凝凍的防禦措施或曆史案例,可參考中國氣象局或搜狗百科的完整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二

凝凍(níng gòng)的意思

凝凍是指液體或物體由于低溫而使其變成固體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液體的分子逐漸減少運動,接近靜止狀态,形成冰凍狀态。

凝凍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凝字的拆分部首為冫(bīng)部,冰的冰。凝字的總筆畫數為10劃。

凝凍的來源

凝凍一詞最早出現于《易經·澤風大過》中:“高宗《周易》,有凝凍之解。”意指易經中的注釋中提及了凝凍一詞,從而确定其起源。

凝凍的繁體字

凝凍的繁體字為凝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對于凝凍,有時會采用凝鳳(凝字下方加上一個鳳形,表示固定不動的意思)或者冫鳳(冰字下方加上一個鳳形)來表示凝凍。

凝凍的例句

1. 外面的湖水在嚴寒下凝凍成了厚厚的冰層。

2. 寒冷的天氣會使血液凝凍,所以要注意保暖。

凝凍的組詞

1. 凝凍天地

2. 凝凍成冰

3. 凝凍結霜

凝凍的近義詞

1. 結冰

2. 固結

3. 凍結

凝凍的反義詞

1. 融化

2. 溶化

3. 解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