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律的意思、審律的詳細解釋
審律的解釋
謂審定樂律。 羅惇曧 《删詩說》:“且 孔子 正《雅》《頌》,各得其所,即所以審律也,非徒專採文詞如後人之詩選可知。”
詞語分解
- 審的解釋 審 (審) ě 詳細,周密:審慎。審視。 仔細思考,反複分析、推究:審查。審定。審訂。審核。審美。審計。審評。審時度勢。 訊問案件:審理。審判。審訊。公審。 知道:不審近況如何? 一定地,果然:審如其
- 律的解釋 律 ǜ 法則,規章:紀律。法律。定律。規律。清規戒律。律師。 約束:律己。 中國古代審定樂音高低的标準,把聲音分為六律(陽律)和六品(陰律)。合稱“十二律”:律呂(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樂律的器具,以管
網絡擴展解釋
“審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審定樂律,主要用于古代音樂或文獻整理的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
基本釋義
“審”指詳細、周密地考察或核定(),而“律”在此特指樂律(音律規則)。因此,“審律”即通過嚴謹的考證和調整,确定音樂的音律體系或校正文獻中的樂律内容。
-
曆史背景與用例
該詞出自羅惇曧《删詩說》,文中提到孔子整理《雅》《頌》時,通過“審律”确保音樂與文本的協調性,而非僅關注文辭(如後世詩選的做法)。
延伸說明
- 應用場景
古代樂律常與禮儀、文獻緊密結合,如《詩經》中的詩歌多可配樂演唱,“審律”可能涉及音調校正、節奏規範等,以符合禮制要求。
- 關聯概念
與“審音”(審定音韻)、“正律”(校正音律)等詞相關,均體現古代對音樂與文本統一性的重視。
參考資料
- 具體引用可見漢典()及《删詩說》相關分析()。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古代樂律文獻或儒家經典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審律》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審律》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審判法律、法規的意見或觀點。
拆分部首和筆畫
《審律》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宀”和“目”。其中,“宀”是“寶蓋頭”部首,表示與居住、建築有關的事物,而“目”是“目字旁”部首,表示與看、目視有關的事物。根據筆畫順序,它的總筆畫數是13畫。
來源
《審律》一詞的來源比較簡單,是由“審”和“律”兩個字組成。其中,“審”是表示審查、審理、審判等意思,“律”表示法律、法規的意思。因此,“審律”就是指審查或審理法律的行為或觀點。
繁體
《審律》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審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可以按照以下方式來寫《審律》:
宀
目
言
彡
月
例句
1. 法官應該審律客觀、公正,不偏不倚地對待每一個案件。
2. 他的犯罪行為經過仔細審律,最終得到了公正的判決。
組詞
與《審律》相關的組詞有:
1. 審查:對事物進行仔細的檢查或調查。
2. 審理:法庭對案件進行調查、審訊、判決的過程。
3. 審判:法院對案件進行審議和判決的過程。
近義詞
與《審律》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斟酌:仔細思考、權衡利弊。
2. 鑒定:對事物進行判斷和評價。
3. 考量:仔細考慮和衡量。
反義詞
與《審律》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放任:不加理會、不管束。
2. 放縱:縱容、放任自己或他人的行為。
3. 放縱:不堅守原則,不拘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