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登戒的意思、登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登戒的解釋

佛教語。指佛教信徒出家為僧尼。《景德傳燈錄·洛陽荷澤神會大師法嗣》:“ 黃州 大石山 福琳禪師 , 荊州 人也……幼歸釋氏,就 玄靜寺 謙著禪師 剃度登戒。” 宋 贊甯 等《宋高僧傳·唐京兆大慈恩寺義忠傳》:“二十登戒,學四分律,義理淹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登戒”是漢語中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通過特定儀式正式接受宗教戒律的行為。根據《漢語大詞典》及佛教典籍釋義,該詞可拆解為兩部分:

  1. “登”的釋義

    指“升、上”,引申為“正式進入某種儀式或階段”。《說文解字》釋“登”為“上車也”,後衍生出“登壇”“登科”等詞,均強調通過儀式達到新境界。

  2. “戒”的宗教内涵

    在佛教語境中,“戒”為梵語“śīla”的漢譯,指修行者需持守的律儀規範。《四分律》記載,受戒者需經問遮難、三番羯磨等程式,方可成為正式僧侶。

綜合釋義

“登戒”特指佛教、道教信衆通過受戒儀式獲得宗教身份的過程,例如比丘/比丘尼需登壇受具足戒。該詞在《高僧傳》《景德傳燈錄》等文獻中均有記載,如“沙彌年滿二十,登戒後方得受大戒”。現代漢語中多用于宗教研究或曆史文獻領域,日常使用頻率較低。

網絡擴展解釋

“登戒”是佛教術語,指佛教信徒正式出家成為僧尼的過程,包含剃度、受戒等儀式。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登戒”指信徒通過特定儀式皈依佛門,成為僧尼。其中“登”有“升、進”之意,象征進入修行階段;“戒”指佛教戒律,代表遵守清規。

  2. 曆史出處
    該詞多見于佛教典籍,如:

    • 《景德傳燈錄》記載福琳禅師“剃度登戒”;
    • 《宋高僧傳》提到義忠“二十登戒,學四分律”。
  3. 字義分解

    • 登:本義為“上升”,引申為進入修行階段,如剃度、受戒儀式;
    • 戒:指佛教戒律,如五戒、十戒等,約束僧尼行為。
  4. 儀式内涵
    包含剃發(象征斷除世俗)、受戒(宣誓遵守戒律)等環節,标志正式成為僧團成員。

  5. 現代用法
    現代佛教中仍沿用該詞,但更常用“剃度”“受戒”等具體表述,語境偏書面或曆史文獻。

如需進一步了解佛教出家制度或戒律體系,可查閱《四分律》等經典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百舍白雲蒼狗幫源洞暴虎背恩蹦走遍疊跛踦赤纁大逆雕辔頂奏分甘絕少風宿水餐紛競輔道幹顫弓號函托滈池君鴻爪雪泥花錦世界嘉靖八才子绛裙浃堂精曉津樓計日可待積志計最懇言客主匡嶽廉忠料玉列署螺絲帽茂績昵語判閲砰駖毗狸纰僻破孝蛩螀權移馬鹿曲靜羣憸驅魚設班收效雙标四扇屏塔墩同流相缪嫌隟銜炙楔齒錫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