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荒涼閉塞。《晉書·司馬羕傳》:“詔與 南頓王 宗 統流人以實中州, 江 西荒梗,復還。” 唐 溫大雅 《大唐創業起居注》卷三:“夷民紛雜,蠻陬荒梗。”
(2).指荒涼閉塞處。 金 元好問 《宿張靖田家》詩:“川塗盡坡陀,嶺路入荒梗。”
“荒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釋: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或詩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曆史、文學語境中,需結合具體文本理解其意境。其核心語義均圍繞“荒蕪”與“閉塞”展開,既可描述環境狀态,也可指代具體地點。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晉書》《大唐創業起居注》等原始文獻。
荒梗,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荒和梗。
首先來看“荒”,它的部首是艸(草),是由“艹”和“黃”組成的。在古代漢字中,黃指的是草木的茂盛,因此荒表示荒涼、草木不生的意思。
其次是“梗”,它的部首是木,表示與植物有關。梗是指花草植物的莖部,也可以用來比喻堅硬、不易垮下來的東西。
因此,荒梗這個詞的意思可以解釋為:因為環境的荒涼而根深蒂固的行為或觀點。
荒梗這個詞源于古代,使用的漢字寫法也有一些變化。在繁體字中,荒梗的寫法為「荒梗」,并無太大區别。
下面是一些關于荒梗的例句:
1. 他的思維一向很死闆,對于新觀念總是抱有一種荒梗的态度。
2. 這個社會上存在着一些傳統觀念的荒梗,我們需要打破束縛,追求自由的思想。
荒梗的一些組詞包括:
1. 荒涼:表示荒蕪、冷清的狀态。
2. 梗直:表示直率、坦率的性格。
荒梗的一些近義詞包括:
1. 頑固:表示固執、不易改變的态度。
2. 守舊:表示保持原有的觀點或制度,不願改變。
荒梗的一些反義詞包括:
1. 活躍:表示積極向上、充滿活力。
2. 開放:表示接受新思想、懂得變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