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清商三調的意思、清商三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清商三調的解釋

古代樂曲名。指《清樂》中的《平調》《清調》《瑟調》。皆 周 《房中曲》之遺聲, 漢 世謂之三調。參閱《舊唐書·音樂志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清商三調是中國古代音樂理論體系中的重要概念,特指魏晉南北朝時期清商樂中使用的三種主要調式,分别為平調、清調、瑟調(又稱楚調)。這一體系源于漢代相和歌的調式分類,經曹魏時期音樂家杜夔整理規範,成為宮廷雅樂的核心組成部分。

從音樂結構看,三調對應不同的音階排列與調高:

  1. 平調:以宮音為主音,音階排列為宮、商、角、徵、羽,具有莊重典雅的風格,常用于祭祀樂章。
  2. 清調:以商音為主音,音域較高,旋律清越悠揚,《樂府詩集》記載其多用于宴會或抒情曲目。
  3. 瑟調:以角音為主音,音色深沉哀婉,多表現悲怆情感,《舊唐書·音樂志》稱其“凄怆可哀”。

該體系在唐代逐漸融入燕樂二十八調,但其音律規則仍深刻影響着後世詞曲創作。據《通典·樂典》記載,三調演奏時需配合特定樂器組合,如平調多用鐘磬,清調善用笙笛,瑟調則以琴瑟為主。現代學者楊蔭浏在《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中提出,清商三調的音程關系體現了五度相生律的早期實踐。

網絡擴展解釋

清商三調是中國古代音樂的重要概念,其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清商三調是古代清商樂中三種主要調式的合稱,具體包括平調、清調、瑟調(或作“側調”)。它們源于周代《房中曲》的遺聲,漢代時被稱為“三調”。

二、曆史淵源

  1. 漢代起源:作為相和歌的核心調式,屬北方音樂體系。
  2. 魏晉發展:曹魏設“清商署”專門管理,文人創作推動其興盛。
  3. 南朝融合:吸收江南吳歌、西曲,風格轉向柔婉細膩。
  4. 隋唐演變:逐漸被燕樂取代,部分曲調融入教坊音樂。

三、音樂特點

四、曆史意義

清商三調是連接周代雅樂與隋唐燕樂的關鍵橋梁,對後世詞牌、曲牌的形成有深遠影響。其發展軌迹反映了南北音樂文化的交融。


提示:以上信息綜合自漢典、音樂史研究及文獻考據(來源1/3/6/7/8),如需完整考據文獻可查閱相關古籍如《舊唐書·音樂志》《夢溪筆談》等。

别人正在浏覽...

安眉帶眼抱器辨變麃邑筆楮柄把兵衛畢升才英倉舍單幅門得道登船放空氣飛鷹走狗鳳凰男孚乳撫臆革心航道行政行為豪眉紅腐紅桃護甲禍迫眉睫加車家府講經箕風畢雨金剛揭谛疾惡裲裆例子罵罵括括沒精塌彩磨刀雨囊土撚粉碾子盼辰勾攀個大輣軋皮靴頁兒倩影樵徑敺殺惹虱子頭上撓桑榆之景失婚示及食蘋鹿石碛書業歲路特賜同功綿娲娥王號現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