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斬的意思、三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斬的解釋

古代的酷刑。先斬足,次斬腰,後斬首,謂之“三斬”。《晉書·徐嵩載記》:“ 方成 怒,三斬 嵩 ,漆其首為便器。”《資治通鑒·晉孝武帝太元十二年》載此事, 胡三省 注雲:“三斬者,斬其足,斬其腰,斬其頸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三斬”是古代的一種酷刑,指将犯人分三次處決,依次斬斷足部、腰部,最後斬首。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定義與執行步驟
    該刑罰分為三個階段:

    • 斬足:先砍斷犯人的雙足;
    • 斬腰:接着從腰部将身體截斷;
    • 斬首:最後砍下頭顱。
  2. 曆史記載與出處
    據《晉書·徐嵩載記》記載,十六國時期後秦将領方成曾對徐嵩施以此刑,并将其頭顱制成便器。司馬光《資治通鑒》也收錄此事,宋代史學家胡三省注釋時明确解釋了“三斬”的具體步驟。

  3. 刑罰特點
    三斬不僅具有極端的肉體摧殘性,還帶有強烈的侮辱意味。分階段處決延長了受刑者的痛苦,且斬腰、斬首後屍體難以完整下葬,體現了古代刑罰的殘酷性。

注: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無實際使用場景,僅作為曆史研究術語存在。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晉書》《資治通鑒》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斬》的意思

《三斬》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某人被砍斬了三次。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斬》這個詞可以通過拆分成為“三”和“斬”兩個部分。

部首:三(sān)、斤(jīn)

筆畫:三(3畫)、斬(11畫)

來源和繁體

《三斬》這個詞的來源較為複雜,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描寫。這個詞語常常出現在古代武俠小說、曆史劇等文學作品中,用于形容某人被砍斬了三次。

在繁體字中,“三斬”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由于演變和改革,漢字的形态和書寫方式發生了變化。但是,《三斬》這個詞在古代寫法與現代相同,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

1. 在這個武俠小說中,主人公三斬了那個兇惡的敵人。

2. 有傳言說,曆史上某位英雄曾經三斬了魔王。

組詞

三斬:指某人被砍斬了三次。

多斬:指某人被砍斬了多次。

一斬:指某人被砍斬了一次。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三剮、三挫、三截。

反義詞:三敲、三磨、三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