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潢池弄兵的意思、潢池弄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潢池弄兵的解釋

《漢書·循吏傳·龔遂》:“海瀕遐遠,不霑聖化,其民困於飢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盜弄陛下之兵於潢池中耳。”後因以“潢池弄兵”謂叛亂,造6*反。 宋 樓鑰 《論帥臣不可輕出奏議》:“水旱、饑饉,既不能免,潢池弄兵,安保其無。”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六章:“其有邊烽傳警,潢池弄兵,敵國外患之來,群盜滿山之變。”亦作“ 潢池盜弄 ”。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二》:“蝟鋒螗斧,潢池盜弄何為哉!”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方檔案·清吏條陳》:“即此殘民以逞,竊恐官力愈強,民心愈渙,潢池盜弄,誰為厲階。”亦省作“ 潢池 ”。 唐 楊炯 《遂州長江縣先聖孔子廟堂碑》:“絶磴奸豪,每縱潢池之虣。” 清 馮桂芬 《許烈姬傳》:“軍興以來,潢池反正。” 甯調元 《秋興用草堂韻》:“竟有潢池驚上座,微聞銀漢滞仙槎。”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潢池弄兵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潢池弄兵”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成語,字面指在積水淺塘中舞弄兵器,比喻不自量力地發動叛亂或挑戰權威。其核心意義可分解為三方面:

  1. 詞源解析

    “潢池”原指積水形成的淺塘,《說文解字》釋“潢”為“積水池”,屬地理範疇的普通名詞;“弄兵”則出自古代軍事用語,字面解作“操演兵器”,引申為以武力對抗。二者結合後,成語整體産生“力量微薄卻貿然造反”的貶義色彩。

  2. 典故溯源

    該成語出自《漢書·龔遂傳》。西漢時期,渤海郡遭遇饑荒,民衆被迫持農具反抗,漢宣帝欲派兵鎮壓。大臣龔遂谏言:“其民困于饑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盜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 此谏以“孩童在池塘嬉鬧兵器”為喻,強調叛亂源于民生疾苦而非謀逆野心,主張安撫政策。後“潢池弄兵”成為形容小規模叛亂或輕率挑戰的固定表達。

  3. 語義演變與使用場景

    現代漢語中,該成語多用于書面語,常見于曆史評論、政治分析等語境。例如:“地方軍閥割據,看似潢池弄兵,實則牽動全局安危。”(《中國近代史綱》其語義側重批評“高估自身實力、忽視局勢風險”的魯莽行為,隱含“必敗”的預判。

引用文獻

  1. 班固《漢書·龔遂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2. 胡繩《中國近代史綱》,人民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潢池弄兵”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一、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出自《漢書·龔遂傳》。西漢宣帝時期,渤海郡百姓因饑寒交迫和官吏壓榨發動起義。太守龔遂向皇帝解釋時,将百姓的反抗比作“赤子(幼兒)盜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意指百姓如同孩童在水塘邊玩弄兵器,并非真正的叛亂。

二、基本含義

  1. 字面意義
    • 潢池:積水塘;弄兵:玩弄兵器。
  2. 引申意義
    • 舊時用法:對底層民衆起義的蔑稱,暗指其規模小、不足為懼。
    • 廣義用法:泛指發動兵變或叛亂行為。

三、用法與語境

四、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背景或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漢書·龔遂傳》原文或清代侯方域《上三省督府剿撫議》。

别人正在浏覽...

白颠白氣别自慘雨酸風劖刀艟艨村胄刀子鵰弧趸願風火墻負重告祢根系廣劇關思閨人還玩賀份環形會送回邪入正镬铎結網九旒冕絶乏谲狯庫存了味蓼莪醴醪領讨輪替驢子米貼謀贊墓圹蟠石烹鬺漂厲牽挂起服欽賢起事曲說瑞錦颯戾三大憲颯灑山畬沙塗生知飾器束筍通幔途軌僞經五峰祥物笑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