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米貼的意思、米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米貼的解釋

米價補貼。是一種生活津貼。 茅盾 《子夜》二:“她們又要求米貼。前次米價漲到二十元一石時,曾經要求過,這次又是。” 艾蕪 《石青嫂子》:“再加物價天天漲得吓人,隻靠一點工錢和米貼絕難過活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米貼”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方面綜合解釋:

  1. 基本定義
    米貼指米價補貼,是一種針對物價上漲(尤其是米價波動)而發放的生活津貼,用于緩解經濟壓力。多見于20世紀上半葉的文學作品和社會經濟語境中。

  2. 使用場景與實例

    • 當米價飙升時,工人或低收入群體通過争取米貼維持基本生活。例如茅盾《子夜》中提到工人要求米貼以應對米價漲至20元一石的情況。
    • 艾蕪在《石青嫂子》中描寫了僅靠工錢和米貼難以應對物價飛漲的困境,體現了米貼作為補充收入的作用。
  3. 延伸說明
    該詞帶有特定曆史背景,多用于描述民國時期或舊社會的生活狀況。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可作為研究經濟史或文學作品的參考詞彙。

  4. 相關詞彙
    近義詞包括“生活津貼”“物價補貼”等,但需注意語境差異。反義詞暫無明确對應詞彙。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學作品中的用法,可參考《子夜》或《石青嫂子》原文(來源:、7)。

網絡擴展解釋二

米貼的意思

米貼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某些情況下的小額支付或交易。它源自于中國的傳統支付方式,人們将錢或物品貼在紙上,然後交給對方。

拆分部首和筆畫

米貼的部首是“米”字的左邊的部分,即“米”的左邊兩撇;它的總筆畫數是15劃。

詞語來源

米貼一詞最早是由花錢買賣的賒賬行為衍生而來的。在中國傳統社會,農民一年的經濟很有限,很多時候會選擇将現金或一部分米貼在紙上,然後拿到店裡或者借給他人,作為支付的憑證。

繁體字

在繁體字中,米貼的寫法是「米貼」。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米貼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整體仍然是由部首和偏旁構成,與現代書寫形式相似。

例句

1. 他拿出了幾張米貼支付了這筆小額款項。

2. 請将這個米貼貼在這張紙上。

組詞

1. 米飯

2. 貼心

3. 貼子

近義詞

1. 賒賬

2. 挂賬

3. 欠款

反義詞

1. 一次性支付

2. 現金交易

3. 付清賬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