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面環繞的渠水。 漢 馬融 《廣成頌》:“於是周阹環瀆,右矕 三塗 ,左概 嵩嶽 。”
“環渎”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環渎(huán dú)指四面環繞的渠水,常見于古代文獻中,用于描述被水渠或河道圍繞的地理環境。
詞語結構
該詞最早見于東漢馬融的《廣成頌》:“于是周阹環渎,右矕三塗,左概嵩嶽。”
後《後漢書·馬融傳》也引用了這一描述,強調其用于描繪被水渠環繞的景觀背景。
中等權威來源(如)明确其定義和文獻來源,其他網頁雖權威性較低但内容一緻,可佐證詞義準确性。
環渎(huán dú)是一個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其中,“環”是指環繞、圍繞,表示物體圍繞中心形成一個環形;“渎”是指污染、玷污,表示對某物進行不當的污染破壞。
根據《康熙字典》,環渎的部首可以分為兩個:左邊是“玄”,右邊是“水”。根據筆畫數來計算,環渎的總筆畫是12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們常常利用河流或水池圍繞而建築城牆,形成古代城市的市域。有時,這些水體會遭到污染,被人們稱為“環渎”,表示城池境内的水體被玷污或污染。
在繁體字中,環渎被寫作「環渎」,繁體字與簡體字在書寫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其意義和拼音發音都是相同的。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根據《說文解字》,環渎的古代寫法為「㐭」,由于語言文字的演變,現代漢字已經改寫成了現在的形式。
以下是一些關于環渎的例句:
1. 他對環境的環渎行為受到了譴責。
2. 這片污染的湖泊是城市環渎問題的一個典型例子。
環渎的一些相關詞彙包括:
組詞:環境、環保、污染、破壞。
近義詞:玷污、敗壞、弄髒。
反義詞:保護、潔淨、整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