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面环绕的渠水。 汉 马融 《广成颂》:“於是周阹环瀆,右矕 三涂 ,左概 嵩岳 。”
“环渎”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环渎(huán dú)指四面环绕的渠水,常见于古代文献中,用于描述被水渠或河道围绕的地理环境。
词语结构
该词最早见于东汉马融的《广成颂》:“于是周阹环渎,右矕三涂,左概嵩岳。”
后《后汉书·马融传》也引用了这一描述,强调其用于描绘被水渠环绕的景观背景。
中等权威来源(如)明确其定义和文献来源,其他网页虽权威性较低但内容一致,可佐证词义准确性。
环渎(huán dú)是一个由两个部首组成的汉字,其中,“环”是指环绕、围绕,表示物体围绕中心形成一个环形;“渎”是指污染、玷污,表示对某物进行不当的污染破坏。
根据《康熙字典》,环渎的部首可以分为两个:左边是“玄”,右边是“水”。根据笔画数来计算,环渎的总笔画是12画。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们常常利用河流或水池围绕而建筑城墙,形成古代城市的市域。有时,这些水体会遭到污染,被人们称为“环渎”,表示城池境内的水体被玷污或污染。
在繁体字中,环渎被写作「環渎」,繁体字与简体字在书写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其意义和拼音发音都是相同的。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根据《说文解字》,环渎的古代写法为「㐭」,由于语言文字的演变,现代汉字已经改写成了现在的形式。
以下是一些关于环渎的例句:
1. 他对环境的环渎行为受到了谴责。
2. 这片污染的湖泊是城市环渎问题的一个典型例子。
环渎的一些相关词汇包括:
组词:环境、环保、污染、破坏。
近义词:玷污、败坏、弄脏。
反义词:保护、洁净、整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