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庶孽賤子。《後漢書·杜喬傳》:“今 梁 氏一門,宦者微孽,并帶無功之紱,裂勞臣之土,其為乖濫,胡可勝言!” 李賢 注:“《公羊傳》曰:‘臣僕庶孽之事。’ 何休 注雲:‘孽,賤子也,猶樹之有孽生也。’”
“微孽”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由“微”(微小)和“孽”(過失/罪惡)組成,形容極小的錯誤或罪行。
使用場景: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文本中,表示對他人的輕微過失進行委婉批評。例如:“雖犯微孽,亦當自省。”
指身份低微的庶出子女或地位卑賤的後代。
文獻出處:
部分詞典(如)将其歸類為成語,而古籍注解(如-9)更強調其“庶出賤子”的含義。兩種解釋均存在,需根據具體文本背景選擇。
如需進一步查證,可參考《後漢書》原文或權威漢語詞典。
《微孽》是一個詞語,意思是微小的過錯、罪惡或缺點。它描述了一個人或事物所犯的輕微錯誤或過失。
《微孽》由部首“彳”和“孓”組成,部首“彳”表示走路,部首“孓”表示微小。根據六書的原則,彳部屬于“會意”字旁,意味着與行走相關;孓部屬于“象形”字旁,意味着微小。
《微孽》的總筆畫數為10畫。其中,部首“彳”的筆畫數為3畫,部首“孓”的筆畫數為7畫。
《微孽》是一個古代文字的組合,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遊》這篇文獻中。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微孽」。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在古時候《微孽》的寫法常常略有不同。例如,在古代的金文中,它的寫法為「䩻孽」。在篆書中,它的寫法為「微⺌+孓」。這些變化是因為漢字演變的曆史和書法風格的不同造成的。
1. 他的微孽就是經常遲到。
2. 這個小錯誤隻是我的微孽,不會影響整體計劃。
組詞:微罪、微過、微過錯
近義詞:輕罪、小過、可惡
反義詞:重罪、大過、品行端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