杕社的意思、杕社的詳細解釋
杕社的解釋
(1).《詩·唐風·杕杜序》:“杕杜,刺時也。君不能親其宗族,骨肉離散,獨居而無兄弟,将為 沃 所并爾。”後多以比喻骨肉情誼。 南朝 梁 江淹 《王侍中懷德》詩:“既傷蔓草别,方知杕杜情。”
(2).《詩·小雅·杕杜序》:“杕杜,勞還役也。”後多用為歡慶凱旋或遠道過訪的典故。 南朝 梁 沉約 《正陽堂宴凱旋》詩:“昔往歌《采薇》,今來歡《杕杜》。” 唐 杜甫 《收京》詩之三:“賞應歌杕杜,歸及薦櫻桃。” 宋 蘇轼 《次韻錢穆父會飲》:“行人已結束,杕杜乃歸期。” 明 唐寅 《長洲高明府過訪山莊失于迎迓作此奉謝》詩:“重茅小構向城陬,杕杜何煩顧道周。”
詞語分解
- 杕的解釋 杕 ì (樹木)獨立特出:“有杕之杜,其葉湑湑。” 樹木茂盛。 杕 ò 古通“舵”,控制行船方向的設備。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社的解釋 社 è 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禮:春社。秋社。社日。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後用以借指國家)。 團體或機構:報社。結社。 筆畫數:; 部首:礻; 筆順
網絡擴展解釋
“杕社”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典文獻和網絡釋義綜合理解:
-
基本釋義
該詞最早見于《詩經》中的《唐風·杕杜》和《小雅·杕杜》兩篇。根據《詩序》解釋:
- 《唐風·杕杜》以孤生的棠梨樹起興,暗喻兄弟離散、骨肉分離的哀歎,因此“杕社”常被引申為骨肉情誼的象征。
- 《小雅·杕杜》則描述征人思歸,後多用于歡慶凱旋或迎接遠客的典故。
-
讀音與字形辨析
- “杕”讀作dì,意為“樹木孤立貌”;“社”讀shè,本指土地神或祭祀場所。需注意與“杕杜”(dì dù)區分,後者是《詩經》篇名,而“杕社”可能是文獻傳抄或解釋中的衍生詞。
-
延伸用法
在曆代文學中,“杕社”偶爾被借代使用,例如:
- 比喻家族離散後的情感聯結;
- 引申為對故土或親情的追憶。
提示:由于該詞權威文獻記載較少,建議結合《詩經》原文及注疏進一步考證。若需更詳細解析,可查閱《毛詩正義》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杕社(dí shè)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杕社是一個古老的漢字詞語,意為“人們聚集在一起的地方”。它指的是人們集結在某處進行共同活動的場所,如村莊、社區、市集等。
拆分部首和筆畫
杕社的拆分部首為木(mù)和社(shè)。木為左邊的部首,社為右邊的部首。杕社的總共有11畫。
來源和繁體
杕社是一個古代漢字,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字編寫系統。它的繁體字形為“柢社”。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杕社的寫法有些許差别。早期的寫法将兩個部首并列,即木在上,社在下。隨着時間的發展,寫法逐漸演變為将木放在社的上方。在甲骨文中,也可以看到一種類似于“杕”的形狀。
例句
他們聚集在村莊的杕社裡,商議如何改善生活條件。
組詞
杕社沒有常見的組詞用法,因為它本身已經是一個完整的詞語。
近義詞
村落、集市、集莊、社區。
反義詞
散居、分散。
希望這些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