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言的意思、短言的詳細解釋
短言的解釋
(1). 漢 代注家譬況字音短促的用語。《公羊傳·莊公二十八年》“伐者為主” 漢 何休 注:“見伐者為主,讀伐短言之, 齊 人語也。”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伐》:“長言,若今讀平聲;短言,若今讀入聲。”
(2).猶瑣言,瑣語。 漢 徐幹 《中論·務本》:“口給乎辯慧切對之辭,心通乎短言小説之文。”
詞語分解
- 短的解釋 短 ǎ 長度小,與“長(俷 )”相對:短期。短暫。短促。短途。短命。短訊。短淺。短兵相接。短小精悍。 缺少,欠:短少。短缺。 缺點:短處。護短。取長補短。 欠缺長 筆畫數:; 部首:矢; 筆順編號:
- 言的解釋 言 á 講,說:言說。言喻。言道。言歡。言情。言必有中(恘 )(一說就說到點子上)。 說的話:言論。言辭(亦作“言詞”)。語言。言語。言簡意赅。 漢語的字:五言詩。七言絕句。洋洋萬言。 語助詞,無義:
網絡擴展解釋
“短言”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1.音韻學術語(漢代注家用語)
- 定義:漢代學者在注釋經典時,用來描述某些字音發音短促的現象。例如,《公羊傳·莊公二十八年》中,何休注“伐”字時提到“讀伐短言之”,指當時齊地方言将“伐”讀為短促音。清代錢大昕進一步解釋,“短言”類似現代漢語中的入聲發音。
- 現代對應:學者推測,“短言”可能對應古漢語中的入聲調,發音時聲調急促且無延續。
2.文學或日常語境中的含義
- 定義:指瑣碎、簡短的言論或文字,如漢代徐幹在《中論·務本》中提到“短言小説之文”,即指瑣語或簡短的叙述。
補充說明
- 音韻學對比:與“長言”相對,後者指發音平緩、聲調延續(類似平聲),前者則強調短促。
- 現代使用:如今“短言”一詞較少見,多用于研究古籍或讨論古漢語音韻時。
如需進一步探讨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公羊傳》何休注或《中論》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短言(duǎn yán)的意思是指言辭簡短、措辭簡潔的話語。下面從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方面給您做簡要介紹。
拆分部首和筆畫:短言的"短"字,是由石部(石)、已部(比)和矧部(宀)組成。根據現行的《漢字筆畫表》标準,它的筆畫數是5畫。
來源和繁體:短言一詞來源于古代文獻,最早可追溯至《詩經》中的《勞車》一詩。在繁體字中,短言與簡體字一緻,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書寫中,短言的寫法可能稍有不同,但基本形狀和結構與現代漢字相似。
例句:他總是以短言直截了當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組詞:短語、短語言、短詩、短文等。
近義詞:簡言、簡短、簡潔、言簡意赅。這些詞可以用來描述說話方式簡短明了的情況。
反義詞:長篇、冗長、啰嗦。這些詞可以用來描述說話方式冗長或啰嗦的情況。
以上就是關于短言這個詞的基本介紹。希望能為您提供有用的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