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曼殊室利的意思、曼殊室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曼殊室利的解釋

梵文的譯音。也譯作文殊師利。意譯為妙德、妙吉祥等。 中國 佛教四大菩薩之一。相傳其顯靈說法的道場在 山西 五台山 。與 普賢 左右隨侍 釋迦牟尼 ,司智慧。頂結五髻,手持寶劍,表示智慧銳利。塑像多騎獅子,表示智慧威猛。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秣菟羅國》:“ 釋迦如來 諸聖弟子遺身窣堵波,謂 舍利子 …… 曼殊室利 諸菩薩窣堵波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曼殊室利,梵語“Mañjuśrī”的音譯,是佛教中重要的菩薩名號,其含義與地位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梵文語義與意譯
    梵文分解為“Mañju”(意為美妙、柔和)和“śrī”(意為吉祥、光明),故整體意譯為“妙吉祥”或“妙德”。其名稱體現了智慧與祥瑞的象征意義,在佛教經典中常被尊稱為“法王子”,即佛陀教法的繼承者。

  2. 身份與地位
    曼殊室利即文殊菩薩,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侍,三者合稱“華嚴三聖”。其代表智慧德性,居菩薩之首,經典中記載其顯靈道場位于中國山西五台山。

  3. 形象特征與象征
    文殊菩薩常被塑造成頂結五髻(象征五智)、手持寶劍(喻斬斷無明煩惱)和般若經卷(表智慧正法),騎乘青獅子(象征智慧威猛)的形象。此造型旨在通過視覺符號傳遞其核心教義。

  4. 跨宗教影響
    在道教體系中,文殊菩薩被稱為“文殊廣法天尊”,體現了佛教與本土宗教文化的融合。此外,“曼殊”一詞在清代文獻中曾作為滿洲的别稱,但此用法與佛教概念無直接關聯。

“曼殊室利”既是梵語音譯詞,也是佛教智慧信仰的具象化符號,其内涵覆蓋語言學、宗教義理及藝術表現等多個層面。

網絡擴展解釋二

曼殊室利的意思

《曼殊室利》(Mānshūshìlì)是一個佛教術語,意為“曼殊菩薩所住的居所”。在佛經中,曼殊菩薩是一個擁有慈悲心和智慧的菩薩,被認為居住在一個美麗而純淨的地方,被稱為曼殊室利。

拆分部首和筆畫

《曼殊室利》這個詞的部首是「宀」。按照部首拆分,它的組成部分是「宀」、「氵」和「利」,分别對應于“宀”、“水”和“利”這三個部首。

根據筆畫順序,「宀」有3畫,「氵」有3畫,「利」有7畫,所以整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3畫。

來源及繁體

《曼殊室利》是從梵文的《曼殊室利經》(Mañjuśrī-nāma-saṁgītī)翻譯而來的。這部經典中描述了曼殊菩薩的教誨和修行,被*********廣泛傳頌。

關于繁體字的寫法,「曼」、「殊」、「室」和「利」在繁體字中的形狀和簡體字大緻相同,隻是用繁體字的筆畫形式來書寫。

古時候漢字寫法

盡管《曼殊室利》是從梵文譯成的漢字,但在古代漢字的演變中,它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由于古代文字的發展和變化,漢字的形狀和結構會出現差異。

古時候,「曼殊室利」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差異,但整體的意思和含義保持一緻。

例句

1. 修行者夢到了曼殊室利的美麗景象,感到無比歡喜。

2. 每年冬天,寺廟會舉行慶祝曼殊室利誕辰的盛大儀式。

3. 在佛教經典中,曼殊室利被描繪為一個擁有無盡智慧和慈悲心的菩薩。

組詞

曼殊室利菩薩、曼殊室利經、曼殊室利慶典、曼殊室利教誨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慈悲、智慧、菩薩、諸佛。

反義詞:無情、無知、凡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