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敲打石磬。《書·益稷》:“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 蔡沉 集傳:“重擊曰擊,輕擊曰拊。石,磬也。”《列子·黃帝》:“ 堯 使 夔 典樂,擊石拊石,百獸率舞,《簫韶》九成,鳳凰來儀,此以聲緻禽獸者也。” 明 馮夢龍 《智囊補·語智·裴楷等》:“ 武帝 即位,有猛虎入 建康 郭,象入 江陵 。上意不悅,以問羣臣。無敢對者。 王瑩 曰:‘昔擊石拊石,百獸率舞。陛下膺録禦圖,虎象來格。’”亦省作“ 擊拊 ”。 唐 杜甫 《朝享太廟賦》:“升降之際,見玉柱生芝;擊拊之初,覺《鈞天》合律。”《新唐書·禮樂志十一》:“宰相 張濬 為脩奉樂縣使,求知聲者,得處士 蕭承訓 等,校石磬,合而擊拊之,音遂諧。”
“擊石拊石”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析:
指敲打石磬的行為,其中“擊”表示重擊,“拊”表示輕擊,兩者結合體現演奏石磬時的不同力度與節奏。
多用于描述古代禮樂活動,或借喻和諧之音感化萬物的意境。例如:“擊石拊石,鳳凰來儀”(《智囊補》)。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尚書》《列子》原文或權威注釋(如蔡沉集傳)。
《擊石拊石》是一個成語,意為心慈手軟、寬容大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
《擊石拊石》的部首分别是「石」和「手」。其中,「石」是三畫部首,「手」是四畫部首。
來源:
《擊石拊石》這個成語,是受到了《孟子》中的一句話所啟發:「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何以報德?以直擊慢,以禮拊心。」其中的「以禮拊心」就是指寬容大度、以德報怨,即擊石拊石。
繁體:
繁體字是「擊石拊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和現在有所不同,《擊石拊石》可以寫作「擊石拊石」。
例句:
1. 他常常以禮待人,對待他人也總是擊石拊石。
2. 在争執中,她選擇了擊石拊石,避免了激化矛盾。
組詞:
擊石拊石的相關詞語有:搬石砸腳、甘石下垂。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以德報怨、以德報德等。
反義詞:
反義詞可以是以怨報德、以怨報怨等。
總結:
《擊石拊石》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寬容大度、以德報怨,是出自《孟子》的一句話。它的拆分部首是「石」和「手」,繁體字為「擊石拊石」。在古時候,寫作「擊石拊石」。例句中可以使用「擊石拊石」來表達寬容和寬宏大量的态度。與擊石拊石相關的詞語有搬石砸腳、甘石下垂,其近義詞包括以德報怨、以德報德,反義詞可以是以怨報德、以怨報怨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