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開上奏。《漢書·毋将隆傳》:“上於是制詔丞相、禦史大夫…… 隆 位九卿,既無以匡朝廷之不逮,而反奏請與 永信宮 争貴賤之賈,程奏顯言,衆莫不聞。” 顔師古 注引 蘇林 曰:“露奏也。”
“程奏”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公開上奏,常見于曆史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程奏”指臣子以公開形式向帝王陳述政務或意見,與“密奏”相對。其中“程”在此處引申為公開、顯明,“奏”即上奏。
出處與引證
該詞最早見于《漢書·毋将隆傳》:“隆位九卿……程奏顯言,衆莫不聞。”此句描述毋将隆在朝堂公開奏議的行為。唐代顔師古注引蘇林曰:“露奏也”,進一步将“程奏”解釋為“露骨直言”式的公開奏章。
曆史背景
在漢代官制中,程奏多用于涉及公共事務或需要群臣共議的場合。例如官員因職責疏忽或涉及皇室利益争議時,需通過程奏接受公開監督。
現代應用
該詞現已罕用,但在研究古代文書制度或曆史文獻解讀時仍具參考價值。如清代醇親王巡閱北洋水師時曾用“查勘課程”一詞,可見“程”字在近代仍保留公開核查的衍生含義。
注: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例證,可參考《漢書》相關篇章或《顔師古注》等曆史注疏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