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鄰星的意思、比鄰星的詳細解釋
比鄰星的解釋
[a star next to the sun] 離太陽最近的一顆恒星
詞語分解
- 比的解釋 比 ǐ 較量高低、長短、遠近、好壞等:比賽。比附。對比。評比。 能夠相匹:今非昔比。無與倫比。 表示比賽雙方勝負的對比:三比二。 表示兩個數字之間的倍數、分數等關系:比例。比值。 譬喻,摹拟:比如。比
網絡擴展解釋
比鄰星是天文學中一個重要的概念,以下是綜合多來源信息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比鄰星(Proxima Centauri)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恒星,位于半人馬座,屬于半人馬座α三合星系統的成員之一(依拜耳命名法為半人馬座α星C)。它與地球的距離約為4.22光年(約40萬億公裡)。
二、物理特性
- 恒星類型:紅矮星(M型主序星),質量約為太陽的1/8,直徑約為太陽的1/7,表面溫度約3040K(遠低于太陽的5778K)。
- 亮度與可見性:視星等為11.1,肉眼不可見,需借助望遠鏡觀測。
- 活動特征:頻繁爆發高強度耀斑,短時能量可達太陽耀斑的10倍,可能影響周邊行星的大氣層。
三、行星系統
目前已發現至少三顆行星:
- 比鄰星b:類地行星,質量約為地球的1.3倍,位于宜居帶内,可能存在液态水。
- 比鄰星c和d:候選行星,軌道較遠,尚需進一步确認。
四、研究意義
作為最近的恒星系統,比鄰星是研究系外行星宜居性的關鍵目标。其行星比鄰星b因潛在生命存在條件備受關注。
五、文化延伸
在漢語中,“比鄰星”也被用作成語,比喻“非常接近”的關系,但這一用法與天文學定義無直接關聯。
如需了解更多細節,可參考權威天文學資料或訪問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比鄰星(bǐ lín xīng),是指離地球最近的恒星——比鄰星系。下面為你提供詳細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比:人 (亻) + 比(⺇),共3畫
- 鄰:邑 (⻏) + 令(令),共9畫
- 星:日 (㐅) + 生(⺼),共9畫
來源:
《比鄰星》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最早見于先秦時代出土的《甲骨文》中。在即将上升或者已經升起的太陽俯瞰下,人們發現了一個亮閃閃的星體,于是将其稱為“比鄰星”。
繁體:
比鄰星的繁體字為比鄰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比鄰星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上仍然是由“比”、“鄰”和“星”三個字組成。
例句:
1. 昨晚我通過望遠鏡看到了比鄰星。
2. 比鄰星被認為是離地球最近的恒星。
組詞:
- 比鄰:鄰近的意思,比喻離得很近。
- 星光:星星的光芒。
- 星球:和地球一樣的天體,圍繞着恒星運轉。
近義詞:
附近的星星、最接近的星星
反義詞:
最遠的星星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