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兒和死亡者。《國語·周語上》:“司民協孤終,司商協民姓,司徒協旅,司寇協姦,牧協職,工協革,場協入,廪協出,是則少多、死生、出入、往來者皆可知也。” 韋昭 注:“無父曰孤;終,死也。”
“孤終”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孤終”指孤兒和死亡者,由兩個單字組合而成:
該詞最早見于《國語·周語上》:
“司民協孤終,司商協民姓,司徒協旅,司寇協奸……”
此處描述古代官職分工,其中“司民”負責統計孤兒與死亡人口,以掌握國家人口動态。
現代漢語中該詞已罕見使用,主要出現在以下場景:
如需查閱完整古籍原文或不同版本注釋,可參考《國語》相關研究文獻。
孤終是指一個人在生命的最後階段沒有親人陪伴,獨自度過而死去。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孑"和"終"兩個部首。"孑"是指獨自或孤獨,"終"表示結束或終結。整體來看,孤終意味着一個人獨自面對生命的終點。
據考據,孤終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道家觀念。在道家哲學中,強調個體追求自身的完善與獨立,孤獨與獨立被視為一種境界。因此,孤終一詞反映了古人對于個體自主、獨立和孤獨死去的态度。
在繁體字中,孤終的寫法沒有變化,依然是“孤終”。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多次變革,孤終的寫法也有所差異。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孤通常寫作孤戈、孤古,終則被寫作冬。如今的寫法中,孤的寫法仍然存在于現代漢字中,但是終的寫法已經徹底變化成了現代的形式。
以下是一些關于孤終的例句:
1. 孤終是每個人都不願面對的事實。
2. 他的一生充滿了孤終般的苦難。
3. 幸運的是,他的親人都陪伴在他的身邊,沒有孤終的痛苦。
一些與孤終相關的組詞包括:
1. 孤寡:指沒有親人陪伴的人。
2. 孤獨:描述一個人感受到的孤單和寂寞。
3. 終其一生:指一個人不管經曆了什麼,都最終走到了結束。
與孤終意思相反的詞是:
一生有人:指一個人一生中一直有人陪伴着,不會孤獨終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