竄掇的意思、竄掇的詳細解釋
竄掇的解釋
勸誘,慫恿。 明 湯顯祖 《紫钗記·節鎮宣恩》:“那黃衫豪士隨有人竄掇言官,将 小玉姐 這段節義上了,又見得 盧 府強婚之情。”《醒世恒言·陳多壽生死夫妻》:“這都是 王三 那老烏龜一力竄掇,害了我女兒終身。”《何典》第六回:“你既受不得娘妗的氣,如何聽了 串熟鬼 竄掇,直跑到 惡狗村 裡來受狗的氣?”
詞語分解
- 竄的解釋 竄 (竄) à 亂跑,逃走(用于敵軍、匪徒、野獸等):竄犯。竄擾。竄逃。竄踞。流竄。抱頭鼠竄。 放逐:竄逐。 修改文字:竄改。竄定(删補改定)。點竄(删減塗改)。 筆畫數:; 部首:穴; 筆順編號:
- 掇的解釋 掇 ō 拾取;摘取:掇拾。掇弄。 用雙手拿(椅子,凳子),用手端。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竄掇”是一個存在用字争議的詞語,結合多個權威來源分析,其正确寫法應為“撺掇”(cuān duo),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通過言語或行動鼓動、慫恿他人做某事,通常帶有負面色彩。例如:
- 明代湯顯祖在《紫钗記》中描述:“竄掇言官”(慫恿官員上書);
- 《醒世恒言》提到老烏龜“一力竄掇”(極力慫恿)。
2. 常見誤寫
“竄掇”實為“撺掇”的誤用。正确寫法為“撺掇”,屬左右結構,拼音為cuān duo。例如《朱子語類》中記載“撺掇高祖入關”(鼓動劉邦進入關中)。
3. 語義特點
含貶義或中性,多用于描述:
- 挑撥離間(如背後說壞話);
- 催逼他人行動(如張羅安排事務)。
4. 使用建議
正式場合建議使用正确寫法“撺掇”,避免因字形混淆影響表達。口語中因發音相近,可能誤寫為“竄掇”,但需注意規範。
擴展補充
該詞在古典文學中頻繁出現,如《何典》第六回提及“竄掇”他人進入危險境地,進一步印證其負面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竄掇(cuān duǒ)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意思是攪亂、煽動、挑撥。拆分部首為穴(xué)和寸(cùn),筆畫數為11。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根據曆史記錄,竄掇在古代寫法中有一些細微的變化。繁體字的寫法為「竄凟」。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她喜歡竄掇别人之間的關系,制造紛争。
2. 那個小報紙總是竄掇謠言,來煽動民衆情緒。
一些與竄掇相關的詞語是:
1. 煽動(shān dòng):意思是刺激、引導他人做某事。
2. 激化(jī huà):意思是加劇、使局勢更緊張。
反義詞:
1. 安撫(ān fǔ):意思是平息、安靜下來。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