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若敖的意思、若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若敖的解釋

即若敖鬼。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四》:“然則 李毅 一方宗祖,将無 若敖 之恫乎?”參見“ 若敖鬼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若敖”一詞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作為詞語的基本含義

  1. 本義與典故
    “若敖”常與“若敖鬼餒”連用,出自《左傳·宣公四年》。原指春秋時期楚國若敖氏家族因叛亂被滅族,導緻無人祭祀祖先(即“鬼餒”)。後世用此成語比喻家族絕嗣或後繼無人。例如:“阿Q到了三十歲仍未婚,産生若敖鬼餒之憂。”(《徐霞客遊記》引用案例)

  2. 引申含義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言行高傲自大”,認為“敖”象征神龍的傲慢,但此用法在古籍中較少見,可能是現代引申義。


二、作為曆史人物的稱謂

  1. 楚國國君若敖
    若敖是楚國第十四任國君熊儀的谥號(在位約公元前790-前764年),因葬于“若”地而得名。他是楚國首位有明确谥號的君主,其支系後代以“若敖”為氏,形成若敖族。

  2. 若敖氏家族
    若敖族是楚國顯赫公族,分為鬥氏和成氏兩大分支,長期掌控楚國軍政大權(如令尹職位)。代表人物包括令尹子文(鬥穀於菟),曾“毀家纾難”輔佐楚成王。後因叛亂被楚莊王鎮壓而衰落。


三、其他用法

在姓名學中,“若”有“如”“似”之意,“敖”通“遨”,意為灑脫,組合成名字時寓意“從容潇灑”。

若需進一步了解楚國若敖氏的曆史興衰,可參考中的詳細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若敖》的意思

《若敖》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的一個詞語,具有豐富的意義,一般可以理解為自由、不羁的意思。它表達了對于束縛和約束的抵抗,追求自由、獨立和個性的态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

《若敖》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若(艹)和敖(宀)。拆分後共有9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字

《若敖》的來源比較複雜,可能與古代人們對于個性自由的向往有關。在中國古代文獻中,也有不同的解釋和引用。在繁體字中,若通常為「䋞」,敖通常為「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包括部分字形和結構上的變化。因此,《若敖》在古代寫法中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整體上字形和意義并無太大差異。

例句

1. 他心中壓抑之情已久,渴望真實的自我,追求若敖的生活方式。

2. 在那個封建社會裡,人們過着束縛的生活,很少有機會去追尋若敖的生活境界。

組詞

若即若離、風若兒、敖然、敖遊

近義詞

自由、豪放、灑脫、不羁

反義詞

拘束、約束、束縛、固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