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饅頭的意思、膝饅頭的詳細解釋
膝饅頭的解釋
方言。膝蓋。《海上花列傳》第二一回:“難為仔兩個膝饅頭末,就晚歇也無啥。”
詞語分解
- 膝的解釋 膝 ī 大腿和小腿相連的關節的前部:膝蓋骨(亦稱“髌骨”)。護膝。屈膝。膝眼。膝下(子女幼時依偎于父母的膝下,因以“膝下”表示幼年。後用作對父母的敬辭)。奴顔卑膝。 筆畫數:; 部首:月; 筆順編號
- 饅頭的解釋 一種用面粉發酵蒸成的食品,形圓而隆起。本有餡,後北方稱無餡的為饅頭,有餡的為包子詳細解釋一種用面粉發酵蒸成的食品,形圓而隆起。本有餡。現在北方稱無餡的為饅頭,有餡的為包子。吳語區有餡無餡統稱饅頭。
網絡擴展解釋
“膝饅頭”是一個方言詞彙,主要在中國吳語區(如上海、蘇州等地)使用,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基本詞義
- 含義:指人體的膝蓋部位,即大腿與小腿連接的關節前部。
- 結構:由“膝”(膝蓋)和“饅頭”(比喻膝蓋的圓潤形狀)組合而成,屬于形象化的方言表達。
2.使用背景
- 方言特色:常見于吳語文學作品和口語中,例如清代小說《海上花列傳》第二十一回提到:“難為仔兩個膝饅頭末,就晚歇也無啥。”。
- 現代使用:在江浙滬等地方言中仍有保留,但普通話中多用“膝蓋”一詞。
3.相關擴展
- 同義詞:在方言中也被稱為“膝踝”“膝拐”。
- 文化關聯:方言詞彙常通過比喻或借代形成,如“饅頭”在此處僅作形狀類比,與食物無關。
如需進一步了解方言詞彙的演變或吳語文化背景,可參考《海上花列傳》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膝饅頭》的意思
《膝饅頭》是一個民間流傳的成語,意為膝上放着饅頭,暗喻貧困。它用來形容生活貧苦,無可奈何的境況。
《膝饅頭》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膝饅頭》是一個四字成語,它的部首是“⺡”和“食”,它的總筆畫數為21畫。
《膝饅頭》的來源
《膝饅頭》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楊慎所著的《世說新語》中。在這本書中,膝上放着饅頭被用來形容人們貧苦的生活狀況。
《膝饅頭》的繁體寫法
《膝饅頭》的繁體字為「膝饅頭」。
《膝饅頭》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使用的漢字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膝」字在古代寫作「覡」,「饅」字在古代寫作「饅頭」。
《膝饅頭》的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例句:他生活貧苦,每天隻能吃膝饅頭度日。
組詞:膝下留情、貧腿貧膀、放膝上、饅頭
近義詞:饑腸辘辘、窮困潦倒
反義詞:金玉滿堂、富可敵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