惰容的意思、惰容的詳細解釋
惰容的解釋
委靡不振的神情。《後漢書·張湛傳》:“ 光武 臨朝,或有惰容, 湛 輒陳諫其失。” 唐 白居易 《淮南節度使檢校尚書右仆射趙郡李公家廟碑銘》:“動有常度,居無惰容。”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齊天大聖》:“諸客肅然起敬,無敢有惰容。”
詞語分解
- 惰的解釋 惰 ò 懶,懈怠,與“勤”相對:懶惰。怠惰。惰性。惰慢。将驕卒惰。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 容的解釋 容 ó 包含,盛(唍 ):容器。容量(刵 )。容積。容納。無地自容。 對人度量大:容忍。寬容。 讓,允許:容讓。不容人說話。 相貌,儀表,景象,狀态:容止。容顔。容光。容貌。儀容。軍容。市容。陣容。姿
網絡擴展解釋
“惰容”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用于形容人的精神狀态或面部表情。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拼音:duò róng
- 詞義:指委靡不振、懈怠懶散的神情或面容。多用于描述人在缺乏活力、精神渙散時的狀态。
出處與用法
-
古籍記載:
- 《後漢書·張湛傳》提到:“光武臨朝,或有惰容,湛辄陳谏其失。”,指張湛勸谏光武帝在朝堂上不可顯露懈怠之态。
- 唐代白居易《淮南節度使檢校尚書右仆射趙郡李公家廟碑銘》中寫道:“動有常度,居無惰容。”,贊揚李公舉止莊重,無懶散之貌。
- 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齊天大聖》也有“諸客肅然起敬,無敢有惰容”的描述,強調衆人敬畏不敢懈怠。
-
構詞解析:
- “惰”指懶惰、懈怠,“容”指面容、神情,組合後表示因懈怠而顯露出的消極神态。
-
使用場景:
- 多用于書面語境,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帶有批評或勸誡意味,如勸人端正儀态、保持積極狀态。
現代延伸
- 可類比現代漢語中的“無精打采”“懶散萎靡”,但“惰容”更具文言色彩,強調神态的直觀表現。
“惰容”通過“面容”反映内在的懈怠,是中國古代文學中刻畫人物狀态的典型詞彙,現代雖不常用,但在解讀古籍或文言作品時仍有重要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惰容(duò róng)這個詞的意思是指懶散無精打采的表情或态度。它的拆分部首是「亻」和「㐄」,共有4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寫法。在繁體中,「惰容」的寫法與簡體相同。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惰容」的字形可能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關于「惰容」的例句:
1. 他在面試中表現出惰容的态度,沒有給人好的印象。
2. 她的臉上帶着惰容,看起來完全不感興趣。
以下是一些與「惰容」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懶散、懶惰、無精打采
近義詞:無精打采、懶散、懶惰、敷衍
反義詞:精神煥發、興緻勃勃、積極主動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