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鈞。指天或大自然。《樂府詩集·燕射歌辭三·周朝飨樂章》:“鴻鈞廣運,嘉節良辰。” 元 吳澄 《詠雪》:“臘轉鴻鈞歲已殘,東風剪水下天壇。” 明 張居正 《賀元旦表三》:“歲月更新于鳳歷,氣機初轉于鴻鈞。” 郭沫若 《湖心亭》:“明年鴻鈞運轉,四十六歲交大運。”
(2).比喻國柄;朝政。 宋 司馬光 《效趙學士體成口號十章獻開府太師》之十:“八十聰明強健身,況從壯歲秉鴻鈞。” 宋 秦觀 《代賀蔡相公啟》:“ 姚元崇 入贊鴻鈞,初聞遠略; 霍子孟 建承顧命,益見忠謀。”亦指執掌國柄的大臣。 唐 李商隱 《為绛郡公上李相國啟》:“仰台曜以瞻輝,望鴻鈞而竚惠。”
(3).指鴻恩。 唐 蘇颋 《代家君讓左仆射表》:“非臣微命,能答鴻鈞。” 宋 陸遊 《上王宣撫啟》:“傷弱植之易搖,悼鴻鈞之難報。” 明 張居正 《賀冬至表》:“臣等襪線才微,愧無裨於龍袞;涓埃念切,期仰答乎鴻鈞。”
“鴻鈞”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其解釋主要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
“鴻鈞”最初指代自然界的宏大運轉,常用來象征天或宇宙的規律。例如:
該詞在政治語境中引申為對國家權力的隱喻,常見于古代文獻:
在表達感恩時,“鴻鈞”可象征宏大恩惠:
需注意該詞在明代小說《封神演義》中被虛構為“鴻鈞老祖”,但此屬文學創作,并非傳統詞彙本義。實際使用中需結合語境區分其自然、政治或恩惠含義。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代典籍、詩詞及權威詞典釋義,具體應用可參考《樂府詩集》《李商隱文集》等文獻。
鴻鈞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詞彙,來源于古代。它有着多重意義和用法。
鴻鈞的拆分部首為“钅”,按照傳統筆畫順序,它的筆畫數為10畫。
鴻鈞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尚書》中,意為威嚴、莊重、虔敬。在繁體字中,鴻鈞的寫法為「鴻鈞」。
在古代,鴻鈞的漢字寫法多種多樣,如「鴻倫」、「鴻囷」、「鴻楧」等,這些寫法都是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和地區使用的,隨着時間的推移,現代漢字則統一了這個詞的寫法。
1. 老子曾說過:“鴻鈞之下必有其鳳凰。”意思是在莊嚴而威嚴的氛圍下,必然會有傑出的人物崛起。
2. 這幅畫展現出藝術家對神秘宇宙鴻鈞之力的追求和理解。
鴻鈞之力、鴻鈞古雅、鴻鈞高遠、鴻鈞大匠
威嚴、莊重、嚴肅、莊嚴
輕浮、隨意、不莊重、不威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