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ke known to every household] 按戶通告,人人知道
梁國豈可戶告人曉也?—— 漢· 劉向《列女傳·梁節姑姊》
挨戶曉谕,使人人知道。 漢 劉向 《列女傳·梁節姑姊》:“ 梁國 豈可戶告人曉也?被不義之名,何面目以見兄弟國人哉!”
“戶告人曉”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讓每家每戶都知曉,強調信息廣泛傳播、人人皆知。其核心含義是通過逐戶告知的方式,使事情徹底公開化。
出自漢代劉向《列女傳·梁節姑姊》:
“梁國豈可戶告人曉也?被不義之名,何面目以見兄弟國人哉!”
典故講述梁國一位婦人在火災中誤救己子而非兄長之子,因擔心背負不義之名,無法向全國逐一解釋,最終選擇赴火自盡。
“戶告人曉”通過逐戶告知的意象,形容信息徹底公開化,常見于古代文獻。現代語境中,可用“家喻戶曉”替代,但前者更側重主動傳播的過程。
《戶告人曉》是一個成語,意為家口向人傳達消息,意指家庭之間傳遞消息的行為。
《戶告人曉》的拆分部首為“戶”和“告”,其中“戶”為“門”的意思,表示家庭;“告”表示傳達消息。它的筆畫總共有21畫。
《戶告人曉》這個成語最早可追溯到《左傳·成公十三年》:“得子,家告于陳。”而繁體字“戸告人曉”也是對應這個成語的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成語《戶告人曉》的寫法有所變化。在古代字典《說文解字》中,成語的寫法為“戸告人曉”,其中的“戸”即為現代漢字中的“戶”。這種寫法與現代簡化字有所不同。
他看到我的傷心樣子,立刻把這個消息通過電話告訴了我的父母,真是個會“戶告人曉”的人。
在成語《戶告人曉》中,“戶”和“告”都是常見的漢字,沒有常見的組詞。
與《戶告人曉》義近的成語有“門戶之間”、“家常便飯”,它們都指家庭内部的私密行為。而反義詞則沒有明确的對應成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