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儵忽的意思、儵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儵忽的解釋

(1).倏忽。迅疾貌。《呂氏春秋·決勝》:“儵忽往來,而莫知其方。” 晉 郭璞 《山海經圖贊下·驺虞》:“怪獸五彩,尾參於身,矯足千裡,儵忽若神。”《南齊書·高帝紀下》:“機變儵忽,終古莫二。” 清 姚鼐 《祭林編修澍蕃文》:“邈不得徠歸兮,儵忽以終生。”

(2).目視不明貌。《楚辭·遠遊》:“視儵忽而無見兮,聽惝怳而無聞。” 王逸 注:“儵忽,目瞑眩也。”

(3).傳說中的神名。南海之神為 儵 ,北海之神為 忽 。《莊子·應帝王》:“南海之帝為 儵 ,北海之帝為 忽 ,中央之帝為 渾沌 。 儵 與 忽 時相與遇於 渾沌 之地, 渾沌 待之甚善。 儵 與 忽 謀報 渾沌 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 渾沌 死。” 明 唐順之 《元陽洞》詩:“ 混沌 遇 儵忽 ,誤被鑿一竅。”

(4).比喻惡人。 唐 李商隱 《哭遂州蕭侍郎二十四韻》:“暫能誅儵忽,長與問乾坤。” 馮诰 注:“此則用《招魂》‘雄虺九首,往來儵忽,吞人以益其心些。’亦見《天問》。以比 訓 ( 李訓 )、 注 ( 鄭注 )之奸毒……以‘儵忽’代雄虺,古有此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儵忽”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hū hū,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解釋,具體如下:

  1. 迅疾貌
    指動作或時間極快、轉瞬即逝。例如《呂氏春秋·決勝》提到“儵忽往來,而莫知其方”,形容行動迅速難以捉摸。晉代郭璞在《山海經圖贊》中也用“儵忽若神”描述神獸的矯捷。

  2. 目視不明貌
    表示視線模糊或視覺不清的狀态。《楚辭·遠遊》中“視儵忽而無見兮”即用此意,王逸注為“目瞑眩也”。

  3. 傳說中的神名
    根據《莊子·應帝王》記載,“儵”與“忽”分别為南海和北海之神,因鑿開中央之神“渾沌”的七竅導緻其死亡,這一典故常被後世引用(如明代唐順之《元陽洞》詩)。

  4. 比喻惡人
    因《莊子》中“儵忽”的行為帶有破壞性,後人引申其代指“惡人”或“不善之徒”。


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儵忽

儵忽(shū hū)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的部首是人心,總共有11個筆畫。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心情或思維突然而忙亂不安。

在繁體中文中,儵忽的寫法為儵忽。繁體字指的是使用更多獨特字形的字符,主要在台灣、香港、澳門和一些海外華人社區中使用。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儵忽的寫法有所變化。根據《說文解字》的解釋,儵字的古代寫法是攸,其意為快速之意。到了後來,儵字逐漸演變為目前的形狀。

以下是一些使用儵忽這個詞的例句:

1. 他時常被工作壓得儵忽不安。

2. 在事故發生時,他的心情變得儵忽起來。

組詞:儵忽煩悶、儵忽不安、儵忽無常。

近義詞:匆忙、急忙、慌忙。

反義詞:從容、沉着、靜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