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宮殿北面的門樓。是臣子等候朝見或上書奏事之處。《漢書·高帝紀下》:“ 蕭何 治 未央宮 ,立東闕、北闕、前殿、武庫、太倉。” 顔師古 注:“ 未央宮 雖南嚮,而上書、奏事、謁見之徒皆詣北闕。”
(2).用為宮禁或朝廷的别稱。 漢 李陵 《答蘇武書》:“男兒生以不成名,死則葬蠻夷中,誰復能屈身稽顙,還向北闕,使刀筆之吏弄其文墨耶?” 唐 李白 《憶舊遊寄淮郡元參軍》詩:“北闕青雲不可期, 東山 白首還歸去。” 宋 陸遊 《西郊》詩:“七十辭北闕,五畝寄西郊。” 康有為 《星海自京還》詩:“伏陳北闕有封事,醉卧西風賸酒樓。”
北阙是古代宮殿建築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北阙指古代宮殿北面的門樓或高台建築,是臣子等候朝見、上書奏事之處,也是宮廷發布诏令的場所。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1卷,第721頁;《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年),第42頁。
在漢代,北阙成為中央政權的核心象征:
來源:《漢書·高帝紀》(中華書局點校本);周振鶴《中國曆史文化地理》(科學出版社,2019年),第88頁。
唐宋詩詞中,北阙常代指朝廷或仕途抱負,承載士人的政治情懷:
來源:《全唐詩》(中華書局,1960年)卷160、173;袁行霈《中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2卷,第211頁。
(注:為保障來源可靠性,優先引用權威紙質出版物;部分古籍數據庫如【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可線上查閱《漢書》原文,鍊接:https://ctext.org/han-shu/zh)
“北阙”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和用法,主要源于古代宮殿建築。以下為詳細解釋:
宮殿建築
“北阙”指古代宮殿北面的門樓,是臣子等候朝見皇帝或上書奏事的地方。例如《漢書·高帝紀》記載,未央宮設有東阙、北阙等建築,臣子需到北阙提交奏章或等待召見。
朝廷的代稱
“北阙”也被用作宮禁或朝廷的别稱,如李陵《答蘇武書》中“還向北阙”即指朝廷。李白詩句“北阙青雲不可期”也以此比喻仕途抱負。
形容高聳宏偉的景觀
在文學中,“北阙”可比喻高峻的山峰或宏偉的建築,如形容山峰“高聳入雲如北阙”。
文化象征
作為古代政治活動的場所,“北阙”在詩詞中常象征權力中心或政治理想,如“北阙青雲”暗指難以企及的仕途。
如需更全面的例句或曆史考證,可參考《漢書》《李陵答蘇武書》等文獻。
阿磕綽暗中摸索巴不得報喜不報憂别疏不毇不良才策勵吃劍頭寵惠大锉碓啗説兜翻遏音鳳環馮歡彈铗風玫瑰圖鳳繡烽砦耕夫歌嘯鈎挽廣廈黃守瓜加笾礁砂潔身寄迹進膳繼紹葰茂轲愈髡毛良桐陵犯龍顔鳳姿鸬鷀咳木客大冢青烏子人多阙少柔善三統上課神景雙回門樹名私姻堂布湯元饕淫天鬼偷賊脫選文表顯顯險戰曉領校尉廚小顔寫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