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統的意思、三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統的解釋

(1).指 夏 、 商 、 周 三代的正朔。 夏 正建寅為人統, 商 正建丑為地統, 周 正建子為天統。亦謂之三正。《漢書·劉向傳》:“王者必通三統,明天命所授者博,非獨一姓也。” 顔師古 注引 張晏 曰:“一曰天統,為 周 十一月建子為正,天始施之端也。二曰地統,謂 殷 以十二月建丑為正,地始化之端也。三曰人統,謂 夏 以十三月建寅為正,人始成立之端也。” 明 張居正 《萬壽無疆頌》:“布歷推策,仰測鴻濛,三統五紀,四分九宮,機智可盡,太虛無窮。” 清 全祖望 《經史問答》:“古人於歲首,則有建子、建丑、建寅之别,謂之三統。”

(2).指三統曆。《宋書·律曆志上》:“﹝ 班固 ﹞又推九六,欲符 劉歆 《三統》之數,假託非類,以飾其説,皆 孟堅 之妄矣。” 唐 陳子昂 《大周受命頌》:“神皇窅然,迺登 崑崙 之臺,修《三統》,觀五始。”《清史稿·時憲志一》:“ 宣城 人 梅文鼎 研精天算,由《授時》以溯《三統》、《四分》以來諸家之術,又博考《九執》、《回回術》,而折衷於新法,皆洞其原本,究其異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統一詞在漢語詞典中主要有以下兩種核心釋義,均與中國古代曆史文化密切相關:

  1. 指夏、商、周三代的正朔(曆法制度與服色象征)

    • 釋義: 指夏朝、商朝、周朝三個朝代所崇尚和使用的不同曆法(正朔)以及與之對應的象征性顔色(服色)。這是“三統”最基礎的含義。
    • 詳細說明: 古人認為,每個新王朝建立,為了顯示“天命所歸”,會更改曆法(即“改正朔”)并規定本朝崇尚的顔色(即“易服色”)。具體而言:
      • 夏朝 以建寅之月(即農曆正月)為歲首,崇尚黑色,稱為“人統”或“黑統”。
      • 商朝 以建丑之月(即農曆十二月)為歲首,崇尚白色,稱為“地統”或“白統”。
      • 周朝 以建子之月(即農曆十一月)為歲首,崇尚赤色,稱為“天統”或“赤統”。
    • 這種“三統”循環的理論,體現了古代“天人感應”思想和王朝更替的合法性依據。 對此義項有明确記載。
  2. 指漢代公羊學派提出的曆史循環論(“三統說”)

    • 釋義: 特指由西漢經學家董仲舒等人在《春秋公羊傳》基礎上發展出來的一種曆史哲學理論。該理論認為曆史的發展是按照“黑統”(夏)、“白統”(商)、“赤統”(周)的順序循環往複。
    • 詳細說明: 此學說不僅包含了上述曆法與服色的更疊,更将其上升為解釋王朝興替規律的理論框架。它強調每個“統”都有其對應的制度、禮儀和治國理念,新王朝必須“改正朔,易服色,制禮作樂”以應天承運,完成“統”的轉換。這一理論對漢代及後世的政治思想和制度建設産生了深遠影響。 對此義項有專門闡釋。

“三統”的核心概念源于中國古代的曆法制度與王朝象征體系,後發展成為一種重要的曆史循環理論。其具體所指需結合上下文語境判斷,或指夏商周三代的曆法服色之别,或專指漢代公羊學派的“三統說”理論。

網絡擴展解釋

“三統”是中國古代曆法與政治哲學中的重要概念,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三代正朔制度(三正)

  1. 基本定義
    指夏、商、周三代不同的曆法正朔制度,分别對應“人統”“地統”“天統”。

    • 夏代(人統):以建寅之月(農曆正月)為歲首,象征人類活動之始。
    • 商代(地統):以建丑之月(農曆十二月)為歲首,象征大地孕育萬物。
    • 周代(天統):以建子之月(農曆十一月)為歲首,象征天時循環的開端。
  2. 哲學與政治意義
    漢代董仲舒提出“三統三正說”,認為新王朝需通過“改正朔、易服色”彰顯天命轉移。例如:

    • 周代尚赤(赤統),商代尚白(白統),夏代尚黑(黑統),循環往複。
    • 劉歆進一步将三統與天、地、人對應,并關聯甲子、甲辰、甲申等幹支紀年。

二、三統曆

指西漢劉歆在《三統曆》中提出的曆法體系,融合了天文觀測與五行理論,對後世曆法影響深遠。該曆法以19年7閏的“章法”調和回歸年與朔望月,并首次提出“超辰法”計算歲星周期。


“三統”既是中國古代曆法演變的标志,也承載了“天命循環”的政治哲學思想。若需進一步了解三統曆的具體計算或曆史案例,可參考《漢書·律曆志》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百響八俊班寮寶石罷輭罷筯悖惡奔電不逞之徒禅人差越翠蛾殆庶大肆揮霍打掙電熱毯反三角函數泛查鳳闱福人福熹幹佐耿耿貢高鈎絲光秃黃爵監謗交洋腳丫子捷速進恩儆報驚心駭神金匏捐棄老版蓮花服裡子隴客米家船墨麻鵬抟鹍運蕎麥清狷歧途器宇耎弱三街兩市失控試録濕肉伴乾柴識透肆橫頌德碑湯風挑尾枉屈鮮少痚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