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尚仁德。《禮記·儒行》:“戴仁而行,抱義而處。”《逸周書·王會》:“鳳鳥者,戴仁、抱義、掖信,歸有德。” 孔晁 注:“戴仁,向仁國。”
“戴仁”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以下含義和解釋:
崇尚仁德
指推崇并踐行仁愛、寬厚的品德。這一解釋源自《禮記·儒行》中的“戴仁而行,抱義而處”,強調以仁德為準則行事。
忍耐與寬容
部分釋義提到“戴”有忍耐、容忍之意,“仁”指仁愛,組合後表示以寬容态度待人接物。
“戴仁”既可指對仁德的崇尚與踐行,也可從字面理解為寬容待人的品德,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其核心均圍繞儒家“仁”的思想展開,強調道德修養與行為準則。
如需進一步查閱古典文獻或詞語演變,可參考《禮記》《逸周書》等典籍。
戴仁是一個漢字詞語,包含兩個部分:戴和仁。
戴的部首是手,它有四個筆畫;仁的部首是人,它有二十四個筆畫。
戴仁一詞的來源較為複雜。戴可以表示戴上、戴在頭上的意思,也可以表示維系、擔當;而仁則代表着仁愛、善良的含義。戴仁這個詞組合在一起,通常表示一個人心懷仁慈、待人友善,具有親和力和關懷之心。
在繁體字中,戴仁的寫法與簡體字相似。
古代漢字寫法中,戴的寫法是頭上帶有一帽子的樣子,代表那個年代人們佩戴的一種頭飾。而仁則是畫成上方有兩點和下方豎起來的一根線,象征着人心正直和善良。
例句:
他是一個很戴仁的人,總是樂于助人。
組詞:
戴帽子、戴眼鏡、戴上手套
近義詞:
仁愛、友善、和藹
反義詞:
殘忍、冷漠、無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