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克己複禮的意思、克己複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克己複禮的解釋

約束自我,使言行合乎先王之禮。《論語·顔淵》:“克己復禮為仁。” 何晏 集解:“ 馬 曰:‘克己,約身。’ 孔 曰:‘復,反也。’身能反禮,則為仁矣。”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歸心》:“君子處世,貴能克己復禮,濟時益物。” 宋 王應麟 《困學紀聞·古志克己複禮》:“古也有志,克己復禮,仁也。或謂克己復禮,古人所傳,非出於 仲尼 。” 清 陳澧 《東塾讀書記·論語》:“克己復禮, 朱子 解為‘勝私欲為仁’。”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這是真正的 俄國 貴族,王爵夫人而有這種克己複禮的精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克己複禮”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出自《論語·顔淵》。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克己”指克制自身私欲,“複禮”意為使言行符合“禮”的規範。合起來即通過自我約束,使行為回歸或遵循傳統禮制。儒家認為這是達到“仁”的關鍵途徑。

  2. “禮”的指代
    這裡的“禮”特指周代的禮樂制度,包括《周禮》《儀禮》《禮記》等典籍中規定的社會規範,涵蓋等級秩序、道德準則和禮儀形式,而非單純的禮節或禮貌。

  3. 與“仁”的關系
    孔子提出“克己複禮為仁”,強調個人通過克制私欲、踐行禮制,才能實現“仁”的境界。一旦做到這一點,“天下歸仁”(社會重歸和諧)。

  4. 實踐方法
    具體體現為“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論語·顔淵》),即從視聽言行四方面嚴格約束自己,避免違背禮制。

  5. 現代意義
    這一思想被引申為自我修養與社會責任的結合,如奉公守法、遵循公序良俗等。部分學者認為,“複禮”不僅指恢複傳統,更需根據時代調整“禮”的内涵,使之符合公義與公理。

“克己複禮”既是個人道德修養的方法,也是儒家構建理想社會秩序的核心理念。如需進一步探讨不同學者的解讀,可參考來源中的《論語》原文及相關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克己複禮

《克己複禮》是一個成語,意指克制自己的私欲,恪守禮儀與規範。

拆分部首:克(八)己(巳)複(複)禮(礻)

筆畫:克(7畫)己(3畫)複(4畫)禮(5畫)

來源:《論語·雍也》中有一則故事,孔子問及仁、義、禮、智等道德原則,弟子子貢回答說:“克己複禮為仁,一日克己複禮,萬衆仰之。”從而形成了這個成語。

繁體字:克己複禮

古時候漢字寫法:克己覆禮

例句:他總能克己複禮,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能恪守應有的禮儀。

組詞:克己、複禮

近義詞:自我克制、守禮、自律

反義詞:放縱、無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