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扉的意思、茅扉的詳細解釋
茅扉的解釋
茅舍的門。 唐 劉長卿 《正朝覽鏡作》詩:“憔悴逢新歲,茅扉見舊春。”
詞語分解
- 茅的解釋 茅 á 多年生草本植物,春季先開花,後生葉,花穗上密生白毛。根莖可食,亦可入藥。葉可編蓑衣(亦稱“白茅”):茅草。茅廬。茅舍。名列前茅(喻名次列在前面)。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 扉的解釋 扉 ē 門扇:柴扉。荊扉。窗扉。 作用與門扇相似的:扉頁(書刊封面之内印着書名、著者的一頁)。心扉(思考問題的門路)。 筆畫數:; 部首:戶;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茅扉,漢語詞彙,指用茅草覆蓋或編織而成的簡陋門戶。其核心含義與意象如下:
-
基本釋義:
- 茅: 指茅草,一種常見的草本植物。
- 扉: 指門扇。
- 合義: 茅草做的門。特指用茅草覆蓋門頂或用茅草編織而成的簡陋門扇。是古代貧寒人家或隱士居所的典型标志,象征着清貧、樸素、遠離塵嚣的生活狀态。
-
文化意象與象征:
- 貧寒簡樸: 茅扉直接體現了居住條件的簡陋,常與“柴門”并用或互換,代指清貧之家。例如:“野老籬邊江岸回,柴門不正逐江開。漁人網集澄潭下,賈客船隨返照來。長路關心悲劍閣,片雲何意傍琴台?王師未報收東郡,城阙秋生畫角哀。”(杜甫《野老》詩中雖用“柴門”,意境與“茅扉”相通,指江邊簡陋居所)。
- 隱逸避世: 在文人詩詞中,“茅扉”常與隱士、山居生活相關聯,代表着遠離官場、回歸自然、追求心靈自由的理想栖居地。例如:“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王維《送别》,“柴扉”即“茅扉”之意,描繪隱者居所的甯靜與超脫)。
- 田園野趣: 作為鄉村或山林景緻的一部分,“茅扉”也常出現在描繪甯靜、閑適的田園風光的詩文中,增添自然野趣和古樸韻味。例如:“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餘落日,墟裡上孤煙。”(王維《辋川閑居贈裴秀才迪》,“柴門”意象營造出閑適的田園氛圍)。
-
文學應用:
“茅扉”一詞具有濃厚的文學色彩和古典韻味,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不高,主要出現在仿古、懷舊或特定文學創作中,用以營造特定的意境或指代特定的生活方式。
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 對“茅扉”有明确釋義。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 收錄“茅扉”詞條并解釋其含義。
- 陶淵明《歸園田居》、王維《山居秋暝》等古典詩詞 - 大量運用“柴門”、“荊扉”等類似意象,其意境與“茅扉”高度重合,是理解該詞文化内涵的重要文學背景。
網絡擴展解釋
“茅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一、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指用茅草覆蓋的門扇,即“茅舍的門”。
- 結構解析:由“茅”(茅草)和“扉”(門扇)組成,字面組合為“茅草門”。
二、引申含義
- 象征意義:常比喻貧苦人家的住所,體現簡樸或清寒的生活環境。例如唐代詩人劉長卿在《正朝覽鏡作》中寫道:“憔悴逢新歲,茅扉見舊春”,通過“茅扉”暗指自己的清貧境遇。
三、用法與例句
- 文學語境:多用于詩詞或文學作品中,增強畫面感和意境。如“柴門茅扉”可形容隱士居所或鄉野田園場景。
- 現代應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獻或仿古表達。
四、相關擴展
- 近義詞:柴扉、蓬門(均指簡陋的門戶)。
- 文化關聯:與“草廬”“茅屋”等詞類似,常被賦予淡泊、歸隱的意象。
總結來說,“茅扉”既是一個具象名詞,也承載了傳統文化中對貧寒或隱逸生活的隱喻。
别人正在浏覽...
跋勑悲恻表餌避堇濱近長東黃河大橋成佛遲晦愁腸錯啎戴鳻到頂坻穨楯梯惡心煩防門封神演義該涉弓袋锢禁古歰古文經回閃簡報狡強基波浄飾郡伯鞫獄靈場虜獲魯陽指日廬冢緑弦邈世密件民籍甯靜判陰陗帆青光眼青飼料窮原去天尺五戎燼若何生材審聽守護守形孫婦探頭天命有歸天南拖債望舒晩西僞孔傳五缞禊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