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勝義的意思、勝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勝義的解釋

(1).佛教語。指一切事物當體即空的第一義谛。 唐 劉禹錫 《袁州萍鄉縣楊岐山故廣禅師碑》:“如來説法,徧滿大千。得勝義者,強名為禪。”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七講:“犢子系就是主張有補特伽羅的,并且是勝義有而非假有。”

(2).泛指深妙的義理。 章炳麟 《國家論》:“若夫拘牽法理,尊仰事功,斯乃牛羊賤趣,冥無識知者爾,是曷足與言勝義哉!” 郭沫若 《論*********做學問的态度》:“像這樣細密新穎地發前人所未發的勝義,在全稿中觸目皆是,真是到了可以使人瞠惑的地步。”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勝義”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但核心解釋源于佛教哲學,以下是綜合整理:

一、佛教術語釋義(主要含義)

  1. 勝義谛
    指超越世俗認知的終極真理,即“第一義谛”。佛教認為,一切事物本質為空(“當體即空”),這種空性需要通過智慧證悟,無法用語言完全描述。

    • 相關概念:與“世俗谛”(世間常識性真理)相對,如涅槃、真如等均屬勝義谛範疇。
  2. 哲學内涵
    強調脫離表象、直指本質的深妙義理,如唐代劉禹錫在《楊岐山故廣禅師碑》中提及“得勝義者,強名為禅”。


二、引申含義

  1. 泛指深奧義理
    近代學者章炳麟等将“勝義”擴展為一般性深妙道理,如其在《國家論》中批評拘泥法理者“不足與言勝義”。

  2. 争議性解釋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提到“勝義”作為成語指“意義重大的勝利”,但此用法在權威佛教文獻及古籍中未見,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用。


三、總結

如需進一步探讨佛教“二谛”理論或具體文獻出處,可參考《顯揚聖教論》等經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勝義的意思

勝義是指勝利和正義的意思。它強調在一定的競争或沖突中獲得勝利,并且勝利是在合乎道義、符合正義原則的基礎上取得。

部首和筆畫

勝義的部首為⺮(竹字頭),總共有12畫。

來源和繁體

勝義在古代漢字中寫作“勝義”。從字義來看,勝義的進一步解釋在《說文解字》中可以找到:“勝義者,見勝乃以應義也。” 古代将中國的領土拓展到了四方八面,同時也是為了保護家園、争取正義,所以“勝義”這個詞的來源就是因為中國一直以來都注重争取勝利與保持正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勝義的寫法為“⺮+義”,其中“⺮”是勝義的部首,“義”是後面的部分。可以看出,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勝義的形狀一直都較為穩定。

例句

1. 勇敢的軍隊通過戰争取得了最終的勝義。

2. 她堅守正義,最終獲得了勝義。

組詞

勝利、義務、正義、義勇軍、義不容辭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勝利、成功、獲勝、得勝

反義詞:失敗、戰敗、挫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