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核正的意思、核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核正的解釋

查核訂正。 清 袁枚 《隨園隨筆·裴松之<三國志>補》:“ 裴松之 補《三國志》,如駁辨 官渡 之兵數,核正 黎陽 之婚期……俱極允當。”

覈正:核實校正。 清 姚鼐 《四川川北道按察副使鹿公墓志銘》:“羣吏放手,民則弗堪。覈正鬥角,公以躬監,正稅罔赢,誅責貪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核正"是由"核"與"正"兩個語素構成的複合詞,在漢語中具有雙重語義特征。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釋義,"核"作動詞時指審核、查對,如"核實""核查";"正"則包含糾正偏差、使符合标準之意,如"修正""校正"。二字組合後形成動補結構,表示通過系統性審查實現内容糾偏的過程,強調"以核促正"的行為邏輯。

在古籍整理領域,《古籍校勘學導論》(北京大學出版社)指出,"核正"特指對文獻底本進行逐字比勘,既包括文字形體的考訂(如"核其異文"),又涉及義理脈絡的梳理(如"正其訛誤")。該詞在司法文書中也具特殊含義,《中國司法文書寫作規範》将其定義為"對案件證據鍊的邏輯閉環審查",要求同時滿足形式要件核驗與實質内容矯正的雙重标準。

與"校對""審核"等近義詞相比,《漢語近義詞辨析辭典》強調"核正"更突出三個維度:一是審查範圍的全面性("核之無遺"),二是修正标準的權威性("正之以典"),三是行為過程的疊代性("三核五正")。這種語義特征使其常見于需要嚴格質量控制的專業場景,如出土文獻複原、法律文書制作等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核正”是一個漢語動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核實、查核并訂正,強調通過仔細檢查确認事物的真實性或準确性。


二、詳細解釋

  1. 核心動作

    • 包含“核對”與“修正”雙重含義,需對文字、數據等内容進行系統性檢查,發現錯誤後予以修正。例如清代袁枚在《隨園隨筆》中提到“核正黎陽之婚期”,即通過考證修正曆史記載。
  2. 延伸意義

    • 在古籍中常指對文獻、制度的嚴謹考訂,如清代姚鼐《四川川北道按察副使鹿公墓志銘》中“覈正鬥角”,指核查校正賦稅計量單位。

三、使用場景


四、相關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例句或現代應用場景,可參考《隨園隨筆》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駁行孱嫠産業政策超媒體初生脆薄啖以重利大詢得趣電光綢地點鵝包風藥分衿縛茆共德工事關扃官況火遞胡說踐德肩峰颉籀緝績金麸警黠久且酒鄉巨函孔橋列鼎令人神往立邑輪對輪煥氓撩明教不變泥蕩破承千依萬順勤任熱愛壖垣如願僧人十言之教侍執巾節壽司肆侈司吏撻賤袒裼鐵連錢文思院吳殿向化獻納使邪阻